『』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产品塑造的三重境界以小米公司为例子
从小米公司看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 产品塑造的三重境界
引言:禅宗将人生的三境界概括为:“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 看水还是水 。”三境界之说用于企业的产品塑造也颇为恰切:工业时代的产品模式对应于第一重境界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模式可以充分地用第二、三重境界加以阐释 。小米公司作为互联网时代成功企业的代表 , 它的产品塑造思路 , 正贯穿了对二、三重境界的深入体察和充分实践 。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应用于企业实践 , 一方面有助于发现传统文化的本真意义 , 一方面也为企业产品的塑造创新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有著名的“看山看水”三境界之说:“参禅之初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参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彻悟禅机则看山仍是山 , 看水仍是水 。”最初的“看山是山”是未习禅前的见解 , 是对客观世界的肯定;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是习禅后的见解 , 是对于第一阶段的否定 , 是达到了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界状态;但仅仅如此仍是不够 , 还要有第三阶段 , 即开悟后的认识 , 是从瞬时的有限去把握无限 , 是否定之否定 , 只有在这时才算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
从工业时代发展到互联网时代 , 产品的塑造模式也会经历类似的三重境界:工业时代的产品塑造往往局限于产品(实物)本身 , 表现为对物质实体的直接变换改进 , 就产品论产品 , 正所谓“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互联网时代 , 强调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 , 倡导打通虚拟实体、打破时空约束、一切极致化、模块化、个人帝国主义、利用大众力量;基于这一背景理念 ,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塑造强调打通组织与客户的边界 , 把握产品与客户、各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关联 , 产品被纳入到一个动态广博的关系体系 , 产品不再是其本身 , 而是具有了超越其自身属性的“关系凝聚体” , 正所谓“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 。当将产品的背景文本被剖析清楚 , 又发现产品情境文化、品格调性、虚拟体验的实现 , 最终还需要落实到产品自身 , 通过实体品质、技术功能进行“确切表达” , 产品最终洗尽铅华 , 还原真义 , 即所谓“看山仍是山 , 看水仍是水” 。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关于互联网的加号 , 不是多做一个网站 , 多做一个APP , 相反 ,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减号 , 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 , 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 , 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 , 回到初心 , 轻装上阵 。“减法”“去中心”“去中介”“去内部交易”的思维实质即强调企业 , 产品与客户、利益相关者的紧密连接、“含通合一” , 也只有在这样的紧密关联中 , 企业才能达成对产品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完善塑造 。申音对互联网思维的概括界定也是对互联网时代产品塑造第二、三重境界的确切释义和良好呼应 。
一、“看山看水”三境界与产品塑造三境界的契合对应
(一)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产品只是产品
“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对应于工业时代的产品思维和产品逻辑 , 产品塑造主要通过人的肢体活动、能量消耗来改变有形的物质世界 , 实践过程和结构大多可以通过人们的感官比较直接、全面地感知到 。产品制造流程以生产企业为主体 , 各利益相关者(生产商、供应商、客户等)均未被纳入生产体系 , 遵循企业内部设计→加工制造→推向市场的“推动式”路径 。企业往往关注产品的物质形态表征 , 应用技术手段改进产品的形态、功能、价格等“硬性特征” , 产品的体验、文化、精神、调性等“虚拟”价值被忽略 。产品购买者也仅仅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物理价值 , 就产品论产品 , 所谓“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 。
推荐阅读
- 畜牧业@畜牧互联网再次引爆:阿里养猪,京东养鸡,快看大佬们都在干嘛
- 【播放器,闪存】艾利和唤醒你沉睡的音乐记忆篇二:闪存播放器时代的辉煌
- 【美好,一直在身边】加快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遂宁开启工业互联网时代→
- 『得帆科技』艾利和唤醒你沉睡的音乐记忆篇二:闪存播放器时代的辉煌
- [手机中毒者]真相了!活下来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清一色的富二代
- 【IT时代网】陈欧深海潜行
- 「Ultrasone」“互联网电视”到底意味着什么?VIDAA品牌交出答卷
- 『瑞幸』“瑞幸造假”深思:为何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没有价值观,只有方法论?
- 「画面」大画面+智能系统 商务投影助力高效办公
- 「任何人」马云:花钱比挣钱难 任何人不能彻底摆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