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玩具@真像一只魔鬼!,你剪掉孩子“翅膀”的样子

如果不去遍历世界 , 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 但我们一但遍历了世界 , 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 。
——《小王子》
NO1.
被英媒称作现代爱因斯坦的发明家DominicWilcox曾举办过一场活动 , 让450多个小朋友画出他们心中的设计 , 结果是 , 那些孩子们脑洞大开的设计 , 简直可以吊打专业设计师 。
其中一个六岁的小姑娘设计了一款名为“FlippingRope”的飞行器跳绳 , 绳子两端各有一个螺旋桨和灯 。 人们可以用它跳绳 , 也可以飞 , 甚至边跳边飞 。 不过这个装置由电池供电 , 所以你得在电量耗尽之前降落 。 孩子们可以用它跳到其它国家 , 飞行员也可以用它获得更多飞行乐趣 。
虽然不切实际 , 但是很有趣不是吗?
还有一名11岁的孩子 , 她设计了一款活动台灯罩 。 利用百叶窗原理通过调节灯罩透光缝隙的大小调节台灯亮度 , 从而减轻了明暗变换对灯泡生命带来的影响 。
亮眼的设计还有很多 , DominicWilcox联合当地生产厂商和设计师 , 将其中部分发明制成模型 , 这些恶魔般的小天才显然受到了莫大的鼓励 。
或许这样的实验并不多见 , 但你一定见过类似这样的场景:
小孩子开着电暖炉体验沙漠的炎热 , 又开着冰箱门感受暴风雪 。 最终 , 发烧了……
把N根吸管连起来 , 认为只要吸管足够多 , 就可以躺在卧室床上喝到客厅冰箱里的可乐!
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会天马行空地想象 , 在某种程度上 , 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直接挂钩 , 它的存在甚至可以让孩子永远一腔骄傲 , 怀一颗不被世俗与欲望蒙尘的心灵去闯荡、去创造未知的世界 。
而成年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他们想象力的高度 。
熊孩子的玩具@真像一只魔鬼!,你剪掉孩子“翅膀”的样子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新视觉论坛
N0.2
曾听过这样一首儿歌 。
大人在唱“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回答:“因为他们怕回家迷路 。 ”
这样的回答既符合孩子们接受到的教育 , 又富有奇思妙想 。
然而大人接下来唱到“回答得不好 , 回答得不妙 。 ”
成年人那种温柔却又不容置疑的回答 , 像不像一柄腰里剑?温柔又无情地扼杀了想象力的萌芽 。
紧接着 , 大人又唱:“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孩子回答:“因为它们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气球为什么飞上天?”“因为它们要捉小鸟去!”“为什么吃饭时不能看书?”“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面对如此精彩的回答 , 大人每次在都否认孩子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
多么可怕的成年人!
“世界上哪有这种东西?!”
“你这样想不对 。 ”
“你总问这种傻问题烦不烦……”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真的需要被完全否认吗?我们曾经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或许有过 , 但当“常识”在大脑里占据了主要位置的时候 , 这些奇思妙想的空间就被挤占了 。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 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
我们更常见到的场景是孩子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想象力在成年人眼里成为了罪过 。 成年人最残忍之处便在于 , 喜欢凭借“渊博的知识”为周遭的一切套上标准答案;当孩子给出不同的答案时 , 父母倾向于纠正 , 甚至美其名曰“避免走弯路” 。
熊孩子的玩具@真像一只魔鬼!,你剪掉孩子“翅膀”的样子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新视觉论坛
NO.3
KenRobinson爵士在一场著名的TED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女孩在画画 , 她的母亲走来问她在画什么 , 她说:“在画上帝” 。
母亲笑笑说:“没有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子 。 ”
女孩回答:“他们马上就知道了 。 ”
通过故事 , 他释放了这样一个讯息:创意与学问同样重要 , 应该给予两者同等的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