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app中是不是有必要应用社交元素对于用户来说场景是啥,粘性怎样除了讨论区还有其他展现形式吗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中的个体通过不断的思想交流逐渐完善而形成的。反正我看到的建构主义视角的文献基本都是绝对认同社交对学习有益这个想法的。 但其实很多时候(以下是我自己的感受),我们只是需要记住一些知识,或者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连接起所有的知识点,从而想清楚一些事情。这个时候过多的社交反而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整连贯地考虑清楚,这样,很多知识可能就没有办法完全被自己理解,用学者们的话来讲就是没办法“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群同学一起学习,大家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有人也说学习方法。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方法时,难免会把自己带入到别人的情境中,去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然而,我们作为旁人很难全部描绘出情境的全部要素,这样,人家的经验,在我们构想出的情境中未必是合适的。但是由于情绪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引导(如果不认同常常会被别人说成笨),我们常常会认同别人的方法。当不合适的方法和我们自己的情境相遇时,我们必须调整他人的方法,来适应自己的情境。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也许自己一个人回想的更清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有些时候的学习我们需要断绝社交。 个人觉得学习类网站中Udemy真的很重视学习风格对学生的影响。这个网站很清楚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所以右侧的表单做成了点选更换的形式(我说的可能不清楚,你看了就明白了)。有些学生喜欢做笔记,有些学生喜欢随时问问题,还有些可能倾向于了解更多的课程信息,Udemy根据学习风格列出了几种。且整个网站设计得一点都不花哨,链接很少,学习页面内也不会推送其他的一些视频,非常适合学习者专注地学习。 综上,社交要有,但不可过分强化,因为最关键的要素还是知识的内化。
■网友的回复
当然有必要,不管哪个人群都是需要社交的,这样更易产生粘性,这样对于APP的活跃度有更深入影响,这一点Boss专用的学习+社交APP就做的很好!
■网友的回复
社交当然是可以有的,就看形式如何了
■网友的回复
对学习本身没必要但是可以加关注、加timeline、加学校和个人信息,然后通过人的过滤和筛选来对内容进行筛选。
■网友的回复
学习类型APP如果做社交,显性内容是大家交流学习经验,互相答疑。置于隐性的,可以看看长江商学院里大家怎么做社交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