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详解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 二 )
此次《若干意见》中 , 对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 付晨称 , 市疾控中心将从三方面完善体系:在现有病例监测、症候群监测基础上 , 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 , 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完善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信息系统 , 探索对于“苗子事件”的主动发现和风险预警;加强监测数据深度挖掘 , 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传染病智能化辅助诊疗技术 。 此外 , 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数据 , 市疾控中心还将开发传染病综合指数 , 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 。
对于《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 , 刘中民教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 他表示 , 过去提到公共卫生监测 , 仅限于医院里的数据 , 而对于传染病 , 比如不明原因的发烧等症状并不是预报 , 而是根据实时发生的情况上报 。 现在要求建立预警体系 , 就可以实现对于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从而就可以构建区域协同的联防联控的预警系统 。 同时 , 《若干意见》还提出要建立基于天气和气候的急性传染病的预警预报体系 , 这就意味着把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发生结合在了一起 , 预测不同的季节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疾病 , 这在我国的卫生体系建设中尚属首次 。
预防与医疗救治相结合 , 完善检测哨点布局夯实“网底”建设
对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 , 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同等重要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认为 , 上海若想在未来打造更为专业高效化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 首先就要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 ,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 “目前上海已形成以市区二级疾控中心为纵向 , 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为横向 ,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 。 ”吴凡表示 , 持续夯实网底建设 , 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的网络才比较健全 。 根据要求 , 上海将完善检测哨点布局 , 在全市已有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 , 增加建设182家社区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 , 承担起对发热患者的筛查、登记、转诊、跟踪等工作 。
刘中民教授认为 , 《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可以看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目标明确:防控体系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 这就体现了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 , 超前的布局和对标 , 而高质量、高标准则显示出了上海的能力、信心和底气 。
刘中民表示 , “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 这一点也是过去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当中所缺乏的 。 过去 , 对于传染病大家只把它当成一种疾病 , 那么就有病治病 , 没有“无病预防”的意识 。 而现在要定位明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 平战结合 。 不是说等到病来了 , 我们再去想办法去治 , 而是要构成一个应急医疗的救治体系 。这就不单单是一个“治”的问题 , 也不单单是“防”的问题 , 还有一个“备”的问题 。 此次疫情发生后 , 我们的医疗储备明显不足 。 不单是专业人员储备 , 口罩等相应的物资储备也不足 。 所以“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 , 要加强应急医疗就诊能力的储备 , 还要制定大型公共设施转化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人员 。 我觉得最后一句表述得非常好 , 就是“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预备役制度” ,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提前布局 。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 科技赋能打造“最安全城市之一”
《若干意见》中已明确 , 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 科学搭建防控体系 。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 , 分区域、分等级评估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 方可实现应急工作精准高效 , 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 , 科学防控对科技储备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未来上海将择优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 。 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 科技人才计划优先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人员 , 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
推荐阅读
- 黎智英等多名香港反对派人士今被捕,香港保安局:无人可以凌驾法律
- 「外汇」外汇局详解外汇收支形势——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 外汇局详解外汇收支形势——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 港媒:李柱铭、区诺轩等10名反对派人士被捕,涉非法集结
- 外汇市场@外汇局详解外汇收支形势——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 『注册会计师』这两家协会为专业援企签约
- 进社区■市北巴士“红叶红”志愿者进社区 专业服务赢好评
- 广西:建立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制度
- 青岛:2020青岛国际车展将于6月24日-29日举行 防疫“黑科技”为车展构筑最专业“防火墙”
- 疫情■钟南山院士与在广州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