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行业前沿】“新基建”:加速数字经济的赋能升级( 二 )


“新基建”是“占先机”的产业项目 , 是新时代的精准投资
由于“新基建”的主体是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的产业配套 , 其他一些基础设施的短板也是具有明显的产业配套特征 , 或者说 , “新基建”是“占先机、补短板”的产业项目 , 是新时代的精准投资 。 特高压是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是适应城市群发展模式的需要 , 提升规模经济和要素集聚效应 ,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 。 因此 , “新基建”具有鲜明的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原理 。 “新基建”项目单体投资体量相对于以往“铁公基”项目而言较小 , 投资主体不仅多元化 , 而且不会简单追求建设规模的最大化而获取收益 , “新基建”项目获取利润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 注重正外部性、规模经济效应等市场原则和产业布局的协调性和引领性 。
“新基建”的“新”不只体现在领域上 , 而且在区域布局、投资主体、投资方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征 。 “新基建”注重规模效应 , 更加着重布局于人口日益集聚的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城市群 。 “新基建”兼具新的公共产品和新的产业引领功能 , 其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 鼓励各类资本参与 , 尤其是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 拓宽融资来源 , 发挥PPP等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的优势 。 在传统的“铁公基”基建领域 , 投资主体以政府投资为主 , 民间投资难以进入 。 “新基建”的主体是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的产业配套 , 市场化投资占比较传统基建要大 , 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比传统基建也要高 , 因为“新基建”支撑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 , “旧基建”更多的是公共产品 。 因此 , “新基建”将会通过更加丰富的市场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 。 政府不仅要放开市场准入 , 对各类资本一视同仁 , 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 而且要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 , 通过分类管理 , 引导和支持市场有序运行 。 积极运用专项债、专项基金、PPP等模式 , 探索产权质押等多样化融资模式 , 发挥现有的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作用 , 鼓励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新基建” 。
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 , 对世界数字经济发挥引领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 , 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 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 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 大力推进实施“新基建”计划恰逢其时 。 在短期 , 通过刺激投资需求实现稳投资稳就业稳增长 , 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 。 据《中国5G经济报告2020》 , 我国5G产业的投资将有着高达6倍的产出溢出效应 。 当然 , “新基建”的初衷更多的是中长期效应 , 激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的新动能 , 消除新技术大范围应用和数字经济所需基础条件缺口 , 其兼备了短期拉动投资需求且长期构筑经济新动能的显著特征 。
“新基建”已经按下“快进键” 。 目前各地密集公布了2020年重点投资计划 , 以“5G通信网络建设”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尤为亮眼 。 例如 , 上海首个5G产业园3月12日在浦东金桥开园 , 依托于5G等先进技术的新兴制造走上快车道 。 加之张江人工智能岛、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相继崛起 , 上海的“5G+”产业蓬勃兴起 。 一边是“赋能” , 华为上海研究所、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ICT巨头把新一代信息全球最前沿技术嵌入先进制造业;另一边是“升级” , 上海烟草机械、中微电子等相对传统行业的企业在工业场景中应用5G+AI实现转型升级;再另一边是“延伸” , 5G+AI技术还加速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和民生行业延伸应用 。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 , 到2025年 , 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 并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