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晚年华国锋:一有人说起“那些事儿” 立刻摆手制止

「华国锋」晚年华国锋:一有人说起“那些事儿” 立刻摆手制止
文章图片

华国锋
京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 , 微风拂过院内的葡萄架 , 茂盛的绿藤沙沙作响 。 和她们朝夕相处的主人华国锋 , 生前就住在这里 。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 , 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 , 享年87岁 。 从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算起 , 华国锋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 。 其间虽4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 但其象征意义已远远大于实质意义 。 而这个9号大院 , 更多的时候充盈着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气息 。
一刮风 , 华国锋就急忙出门捆葡萄
葡萄 , 是有关华国锋退居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 。
华国锋的妻舅透露:早在1983年 , 华国锋就到北京郊区找了好几个葡萄园 , 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 。 华老的外孙女王苏佳说 , 那些种果树比较好的地方 , 比如香山、植物园 , 其工作人员有时也会跟华国锋切磋一些果树种植方面的经验 , 包括葡萄 。
1988年4月 , 笔者曾陪父亲一起拜访华家 , 院中支着两个很大的葡萄架 , 当时华老介绍 , 这里最多曾种着五六十个葡萄品种 。 到了收获的季节 , 不仅全家人共享 , 还要送给部队的战士 。 "味道真的很不错" , 王苏佳回忆起往事就眼圈发红 。
华老虽与种葡萄结缘 , 自己却几乎不能吃 , 因为检查出患了糖尿病 , 他的饮食被严格控制 。 每天的主食被控制在2两8钱:早上5钱 , 中午1两3钱 , 晚上1两 。 但有时候也会破例 。 有一次吃饺子 , 华老吃了十多个 , 还想吃 , 经夫人韩芝俊的批准 , 才又给了两个 。 这位与华国锋一起生活了近六十年的老人 , 自称是华老的"老保姆"、"老护士" , 料理丈夫的生活一直极为细心 。
王苏佳认为姥爷对葡萄的判断力非常神奇 。 "这葡萄还没长出来 , 他就会告诉你 , 它在什么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 "力所能及的时候 , 华国锋便亲自管理这些葡萄架 。 到了力不从心时 , 他就在一旁指挥 , 由司机、厨师、医务人员和警卫战士完成修剪的工作 。 最忙的时候是遇上刮风的日子 , "一刮风 , 他就急忙出门捆葡萄 。 "除了葡萄 , 院内还种了其他的果树 , 樱桃、苹果、李子、桃、核桃等 , 一进这个院 , 满眼都是绿 。 果树下韩芝俊开辟出很多小菜园 , 品种繁多:苦瓜、丝瓜、南瓜、辣椒……有一年的丝瓜足结了600多斤 。 日常的供给绰绰有余 , 还晒制了菜干 , 供淡季使用 , 并赠送一部分给友人 。
没看上北京奥运是最后的遗憾
在这个绿意盎然的院子里 , 韩芝俊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 , 先是在庭院中的菜园里劳作 , 半个多小时后把华国锋叫醒 。 华老醒来后 , 一般会在院子里走一圈 , 或者在屋子里坐一坐 , 就到了早饭时间 。
据王苏佳介绍 , 华老的早餐以牛奶为主 , 有时会加个鸡蛋羹 , 但他一直习惯在牛奶里放一勺或半勺咖啡 。 主食有时吃点馒头片 , 或者油分较少的麻花 , 华老的牙口很好 , 馒头片喜欢吃烤得很硬的那种 。 菜则以圆白菜为主 , 或者炒洋葱 。 吃完早饭 , 华老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报上 , 有党报 , 还有都市类报纸 。 他看报纸很痴迷 , "有时候叫他吃饭 , 都叫不动他" , 王苏佳说 。 午饭则以面条为主 。 据跟随华国锋20多年的厨师谢师傅介绍 , 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 , 华老都爱吃 , 还喜欢吃羊肉臊子--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的华国锋 , 一辈子都在吃家乡的面食 , 说话也是满嘴的山西口音 。
午饭过后 , 华国锋一般要午休到下午4点 。 如果身体允许 , 有时会见一到两拨客人 。 据儿子苏斌说 , 几位原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的后人 , 都与华家保持着联系 。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到访则以慰问居多 , 有时候也会通报一些人事安排 。 苏斌说 , 父亲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你们干得好" , 并且能说出一些具体的事情 。 这些到访的客人 , 事先要跟华的秘书曹万贵约好 。 曹从1968年华国锋还在湖南任职时就开始跟随华 , 整整40年 。 对于这个自己服务一生的老上级 , 曹万贵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他胸怀很宽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