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人境外语音群呼诈骗两千余万,冒充客服、警察、检察官

4月8日 , 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全国检察机关打击网络犯罪工作情况并发布第十八批指导性案例 。 其中 , “张凯闵等52人电信网络诈骗案”入选指导性案例 , 这也是我国首例从境外将台湾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大陆进行司法审判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
案情显示 , 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间 , 被告人张凯闵等52人先后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参加针对中国大陆居民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集团 。 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过程中 , 各被告人分工合作 , 其中部分被告人负责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对大陆居民的手机和电话进行语音群呼 , 群呼的主要内容为“有快递未签收 , 经查询还有护照签证即将过期 , 将被限制出境管制 , 身份信息可能遭泄露” 。
当被害人按照语音内容操作后 , 电话会自动接通冒充快递公司客服人员的一线话务员 。 一线话务员以帮助被害人报案为由 , 在被害人不挂断电话时 , 将电话转接至冒充公安局办案人员的二线话务员 。 二线话务员向被害人谎称“因泄露的个人信息被用于犯罪活动 , 需对被害人资金流向进行调查” , 欺骗被害人转账、汇款至指定账户 。 如果被害人对二线话务员的说法仍有怀疑 , 二线话务员会将电话转给冒充检察官的三线话务员继续实施诈骗 。 至案发 , 张凯闵等被告人通过上述诈骗手段骗取75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2300余万元 。
“这是我国首例从境外将台湾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大陆进行司法审判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 涉及大量的境外证据和庞杂的电子数据 。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张晓津表示 , 该案指导意义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对境外证据应着重审查合法性 。 二是对电子数据应重点审查客观性 。 三是紧紧围绕电话卡和银行卡审查认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事实 。 四是有明显首要分子 , 主要成员固定 , 其他人员有一定流动性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 , 可以认定为诈骗犯罪集团 。
据介绍 , 2018年5月至6月间 , 最高检与公安部共同组团赴捷克、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 , 推动上述国家将在当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62名中国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遣返和引渡 。
在打击跨境网络诈骗犯罪上 , 最高检还与多国检察机关加强协作 , 细化跨国跨境协助调查取证、缉捕遣返犯罪嫌疑人、涉案赃款赃物移交、证据转换及采信、司法文书送达等方面协助机制 , 形成打击网络犯罪合力 。
【52人境外语音群呼诈骗两千余万,冒充客服、警察、检察官】最高检指出 , 网络犯罪往往涉案金额大 , 被害人数众多 , 对网络犯罪案件 , 既要精准打击又要妥善处置 , 办案中要对网络犯罪涉案款物进行专门审查 。 督促公安机关依法对网络犯罪赃款赃物进行查封、扣押、冻结 , 对违法所得及其孳息要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 最大限度挽回受害群众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