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武汉一线抗战“疫”实录——王吉文:带着抗击非典经验,冲锋向前

【【 带着】武汉一线抗战“疫”实录——王吉文:带着抗击非典经验,冲锋向前】央视网消息:(采访人员 张琪)除夕夜 , 王吉文在深夜飞抵寒风呼啸的武汉 。他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各类医疗物资有条不紊地运送;如何让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疗队员尽快发挥优势 , 进入战斗状态;如何协调医疗队内的生活保障……
在采购年夜饭食材的路上 , 王吉文收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筹建“援汉医疗队”的通知 。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ICU主任 , 王吉文从事急、危重救治工作多年 , 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了解情况后 , 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当晚 , 他就率领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空投”武汉 。
【 带着】武汉一线抗战“疫”实录——王吉文:带着抗击非典经验,冲锋向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过一天的紧张培训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一批医疗队接管了汉口医院呼吸内科 。这是一家以康复医疗为主的二甲医院 , 本来不具备收治危重患者的条件 。医院缓冲区是临时的 , 离正常规范的医疗环境仍有距离 , “称不上是规范的隔离病区” 。床位有限 , 收治的大多为危重病人 , 医疗队面对的救治压力极大 。王吉文鼓励队员们:“情况紧急 , 我们要团结一心 , 拧成一股绳 , 想办法解决所有问题 。”
【 带着】武汉一线抗战“疫”实录——王吉文:带着抗击非典经验,冲锋向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年初二王吉文就带领队员对患者进行床边查房、了解病情变化、研制诊疗方案 , 抢救危重病人 。每个班次 , 王吉文都要在病区工作至少6个小时 , 加上交班、穿和脱防护服时间 , 基本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 。王吉文还负责改造病区环境 , 隔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各区之间 , 用木板相隔;木板与木板之间 , 用透明胶封住 。作为队长 , 他职责重、任务多 , 前2周每日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 。
站在最前线与疫魔博弈 , 王吉文不是第一次 。“2003年也是除夕前 , 我院接诊广东首例非典患者 , 也就是当时的‘毒王’ 。”王吉文回忆说 , 当时他负责隔离区的建设并参加了一线临床救治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性、致病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 当时医护人员的防护很简单:戴12层的纱布口罩、把手术衣当作防护服 。王吉文则戴着军用防毒面具给患者气管插管 。即使这样 , 医院仍然做到了隔离区内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
【 带着】武汉一线抗战“疫”实录——王吉文:带着抗击非典经验,冲锋向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带着“广东经验”来驰援武汉 , 王吉文深知传染病防控的重要 。他始终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防护 , 穿防护服 , 戴护目镜、防护帽、口罩 , 每个规范要领都要过关 , 严防死守 。隔离区内各分区标识清晰、流程到位 , 及时清理污物 , 保障空气流通 。
“其实大家都觉得我们医疗队辛苦 , 但武汉人民更辛苦 , 他们付出很多 , 特别是武汉的医务人员 。看到他们不畏危险、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 我觉得我们来得太及时 , 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