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战袍,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决战最前沿】
穿上战袍 , 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记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阳春三月 , 晨曦初露 ,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里忙碌了一整晚的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雪峰走到一位患者床旁 , 看着佩戴呼吸机、沉睡如孩童的病人 , 发自肺腑地感叹:“生命如此美好 , 苦难终将过去 。”
是的 , 苦难终将过去 。
180多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援鄂医护人员初到武汉时 , 这里还是寒冷的冬日 。如今 , 窗外花朵已悄然绽放 。“我们分管的病区已经有十几位病人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 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说 。
穿上战袍 , 就是战士 , 他们以无畏勇气和过人胆识与死神抗争 , 为生命而战 。
【】穿上战袍,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协和援鄂队员在画图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及转归 。
“让ICU变成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病人极度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仅有50%”……2月4日17时 , 第一位转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急 , 在场的医护人员们十分揪心 。这时 , 刚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赶过来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立即决定进行气管插管 。
此时 , 病房还未配齐气管插管所必备的三级防护设备 。眼看患者生命垂危 , 杜斌毅然冒着暴露危险 , 为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 。不久 , 患者症状缓解 , 医疗队员们马上为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 进行积极循环复苏 。一道道有序有效的操作后 , 患者情况逐渐平稳下来 。
ICU病房 , 是生与死角力的火线 。在这里 , 来自重症、呼吸、感染、心脏、肾脏、消化、血液等领域的协和医疗队队员们因地制宜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 , 为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线 , 也为一线奋战的白衣战士们提供了“协和方案” 。
【】穿上战袍,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多层手套的包裹都不会使协和护士经过专业训练的手指失去灵活——他们有着长期严格要求形成的肌肉记忆 。上图为北京协和护理团队为患者做治疗 。
“我们要从崇尚技术的热潮中脱离 , 去探索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 , 要从技术至上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 让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 , 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 。”在杜斌的推动下 , 病人管理从分时段负责制改为了医疗组负责制 , 每位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 , 医护之间高效配合 , 提升了治疗效果 。
张抒扬表示 , 这是一场战役 , 战斗中指挥员和士兵都很重要 。下大力气建立流程、建立制度、提高操作的规范性、标准性 , 在医疗救治当中非常关键 。
“黑脚丫”的启示
“老朱 , 蹬我一下 , 使劲儿!好的 。可你的脚……”协和ICU病房里 , 医生正在给一位病情好转的重症患者检查身体 。尽管病人已经恢复了意识 , 并且能够比较顺畅地活动肢体 , 但他的脚趾看上去仍有些发紫 。
协和医疗队发现 , 很多重症患者的手指末端和脚趾末端会发紫 , 甚至发黑 , 这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表现 , 与新冠病毒有直接联系 。
【】穿上战袍,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医疗队员们必须拿出最好的作战状态 , 把最专业、最及时、最温暖的医疗护理带给每一位病人 。上图为医疗队员换上防护服 , 准备投入战斗 。
“黑脚丫的情况在之前的病毒感染中从未有过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说 , 刚开始时 , 病人高凝状态的表现并不明显 , 甚至有时血检指标都未见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 , 几乎每个重症病人都出现了高凝障碍 。一旦病人出现黑手指、黑脚趾症状 , 说明脏器一定存在微血栓 , 甚至可能衰竭 。于是 , 协和医疗队提出了提早实行抗凝治疗的原则 , 为重症病人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 , 早期使用足量的免疫球蛋白来调整病人的免疫紊乱状况 。“目前来看 , 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李太生介绍 , 有位病人虽然是重症 , 但气管插管做得早 , 来到协和ICU病房后很快就进行了抗凝和足量免疫球蛋白治疗 , 5天后病人就拔了管 , 现在已经可以吃东西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