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印记』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引言
众所周知 , 《孙子兵法》是兵家宝典 , 但其不仅适用于打仗还适用于待人接物 。 在《孙子兵法》中有“利而诱之”和“强而避之”的说法 , 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可谓是把这两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
要说起明太祖朱元璋 , 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闪现出他滥杀无辜的历史形象, 一生杀人如麻 , 凶残至极 , 即使是功臣也不能幸免 。 不过据史料记载 ,有两种人朱元璋不敢惹 , 甚至还给予超出众臣的优待 。 他们就是膳夫(厨子)和栉工(剃头匠) 。

『历史的印记』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本文插图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 就像朱元璋一生都在征伐 , 舔着刀子过日子 , 最终才登基称帝把大明王朝建立起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称帝后为了安定百姓 , 改革政治 , 从上到下的统治一片肃然 , 而且实行封建铁腕政治 , 不仅严惩贪官污吏 , 还对功臣也下得了狠手 。但对于膳夫和栉工这两种人 , 即使是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也不会动手 , 而且一 本正经地向儿子们讲述不能得罪膳夫和栉工的理由 , 而且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儿子们的想象, 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 想要一探究竟 。

『历史的印记』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本文插图

▲明朝蜀王府复原模型
01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 朱元璋封九个子辈和一个侄孙共十人为王 。 八年后 , 朱元璋已经准备安排这些亲王就藩 。 某天 ,朱元璋接到次子朱樉秦王府密报 , 说朱樉在来就藩的路上遇到了一点儿小事和厨子有了争执 , 还鞭打了厨子 。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 , 朱元璋立马提笔亲自给朱樉写了一封信 , 派人火速加急送到秦王府 。 “膳 , 立命也 , 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 , 是不可也” 。 “若频加棰楚 , 不测之祸 , 恐生于此” 。大概内容是说不可以侮辱厨子 , 更不能鞭打他们 , 因为惹了他们的下场不堪设想 。 主要理由是:厨子虽然只是小人物 , 但是如果他被逼走投无路 , 指不定某天就在你的食物里下毒 , 最后你就只能黄泉走一遭了 , 所以一定要好好款待膳夫 。这句话用于现在其实也适用——管伙食的不仅管你饱不饱 , 还管你吃的好不好 , 能不能活着 。

『历史的印记』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本文插图

▲明代亲王形象
这件事情过了没多久 , 朱元璋又接到关于另一个儿子的密报 , 说晋王朱棢在前去封地太原的路程上 , 用笞打了厨师 , 同样的朱元璋也给靖王送了一封信 。《明史·朱棡传》载 , 在信中朱元璋仍然以自己为例:“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 , 对人从未姑息过 。 唯独厨子徐兴祖 , 事我二十三年 , 我从未折辱过他 。 ”在很多时候朱元璋都用自己举例给后代讲述厨子与自己生命的故事 , 从孩子小就教育他们要善待与自己性命最直接相关的人 。

『历史的印记』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本文插图

▲陈友谅自立场景复原
从这些事情当中 , 朱元璋心思缜密、事事小心谨慎的特点显露无疑 。 作为一代大帝 , 在稳住自己的根基之前 , 首先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 他的心里很有数 。 哪些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重大影响?哪些人该死该留?朱元璋都有自己的判断 。 尤其是身边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的对比处理得非常得当 。陈友谅、张士诚这般大人物等要想刺杀朱元璋 。 可谓是难上天 , 但如果要是身边的人 , 比如说是厨子想要杀他就十分容易 , 或许仅需要一碗羹汤就可以让自己一命呜呼 。而且不管有没有下毒 , 人心隔肚皮 , 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 , 所以 只要与厨子结了怨 , 生活都不会安定 , 尤其是像朱元璋这般心思缜密极其敏感的人更不会安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