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卡夫卡的孤独感,竟然对他的文学造诣有这么大的推动作用( 二 )


我们可以想象 , 一个人一面渴望爱情的温暖与美好 , 一面又如此依赖与生俱来的孤独与恐惧 , 在这种巨大的矛盾体作用下 , 卡夫卡不得不放弃爱情 , 投身到文学领域当中 , 也只有这样卡夫卡才能找到一丝丝生存的勇气 。
曾跟他相恋了5年的菲利斯·鲍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 经常写信劝卡夫卡放弃写作 , 但是卡夫卡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 , 这点从卡夫卡1931年写给菲利斯.鲍尔的信中可以看出 , 卡夫卡在信中是这么说的:
就算你在场我也一定不能从写作中脱离出来 , 如果我这么做就太糟糕了 , 因为正是由于写作我才能活着 , 才能抓住你所在的那艘小船 , 菲利斯 。我不能经常到甲板上去 , 这就足够令人悲伤了 。理解我吧 , 最亲爱的菲利斯 , 如果我有朝一日失去了写作的能力 , 也必定会失去你和其他所有东西的 。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卡夫卡当时需要在爱情与文学之间做出选择时 , 那种无奈的挣扎是有多痛苦了 。
「文学」卡夫卡的孤独感,竟然对他的文学造诣有这么大的推动作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陷入鲶鱼效应的卡夫卡
卡夫卡仿佛附带使命一般 , 这种使命不得不让他离开女人 , 不得不远离正常的婚姻生活 , 但是即便逃离了爱情带他的痛苦 , 卡夫卡依然逃不出另一层痛苦的束缚 。
离开女人之后 , 卡夫开会不自觉的陷入人生中不可逃脱的痛苦中 , 这种痛苦犹如“鲶鱼效应”一般 , 依靠“痛苦”来驱使 , 才能让自身活着 。
先来说一下什么叫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 沙丁鱼 , 尤其是活鱼 。所以出海捕鱼的人总希望自己的沙丁鱼能活着回到陆地 , 从而卖个好价钱 。但是由于出海路程过于遥远 , 往往沙丁鱼等不及回到陆地 , 就已经死亡了 。
但是 , 有一条渔船上的沙丁鱼却能活着回到陆地 。原来 , 这条渔船的船长发明了一个方法 , 把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放在沙丁鱼的水槽里 , 沙丁鱼为了保命 , 不得不使劲四处游动 , 以避免成为鲶鱼的食物 。
沙丁鱼正是处于这种紧张、亢奋的状态下 , 超常发挥了生命的支撑能力 。同时 , 沙丁鱼不断游动 , 也解决了缺氧的问题 , 因为沙丁鱼不断游动而搅起的水泡 , 增强了水中的储氧能力 。
这样一来 , 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
把“鲶鱼效应”用在卡夫卡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 而那条刺激他成为伟大文学家的“鱼”正是他与生俱来“孤独与恐惧感” 。
卡夫卡与生俱来的孤独与恐惧感不断的刺激他进行创作 , 一旦停下来 , 他就因为孤独和恐惧而感到难受 , 甚至郁郁而终 , 于是不得不继续创作 , 以求发泄 , 缓解自身的不适 。
而正是这种残酷的写作方式 , 使得卡夫卡在文学领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有效训练 。从这个意义来说 , 卡夫卡天生具有的孤独与恐惧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 让他在文学创作越来越成熟 , 乃至到达顶峰 , 事实也是如此的 。
但是 , 这种畸形的生存方式 , 会加速卡夫卡生命的枯萎 。所以 , 很无奈 , 卡夫卡只活了41年 , 便去世了 , 这是卡夫卡的宿命 。
「文学」卡夫卡的孤独感,竟然对他的文学造诣有这么大的推动作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弗朗茨.卡夫卡的墓碑我也不想 , 但这是上天安排的
读到这里 , 想必你已经理解前面第一段我们设想的卡夫卡的回答“我也不想这里厉害 , 但这是上天安排的 。”
是的 , 如此痛苦的一生 , 如若不是上天安排的 , 试问谁愿意接受!
因为对孤独与恐惧的依赖 , 卡夫卡不得不三番五次的放弃了正常的情感生活;因为对孤独与恐惧的依赖 , 他不得不以“鲶鱼效应”式的自我创作训练 。因为这样只有这样 , 他才能活得久点 , 如若不然 , 留给他的只有一条路 , 抑郁而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