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平型关十二时辰 远超一场普通战役的意义从何而来?

82年前 , 1937年9月25日 , 八路军第115师首战平型关 , 取得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大捷 。
然而 , 近年来 , 有些人看了一些日本的资料 , 就对平型关大捷提出了各种质疑 。
他们认为 , 八路军只是打了日军的辎重部队 , 平型关之战根本算不上"大捷" , 顶多也就是乘日军没有防备打了个小胜仗 , 对中日战局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
历史事实真的如此吗?
肯定不是 。
平型关之战 , 有着远远超越一场普通战役的意义 。
此话要从洛川会议说起 。
1937年8月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 , 出征山西抗日前线 。 这时 , 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会上 , 毛泽东明确提出 , 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
这意味着 , 八路军要从第一次反围剿之后成功的"运动战"打法 , 回到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打法 。 要知道 , 即便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剩8000余人 , 加上陕北红军也只有1万多人的情况下 , 还是在山城堡、直罗镇集中主力兵团打运动战且取得了重大胜利 。
从理论上看 , 八路军相对于日军 , 在装备和训练等方面劣势明显 , 如果国民党友军配合 , 就有可能每战集中数万甚至上十万兵力 , 用运动战对付日军数千人 。 逻辑上 , 这没有错 。
但国民党部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 频频指挥失误 , 习惯一线硬顶和一贯不敢于集中兵力围歼鬼子 。 如果能像八路军一样战术灵活 , 敢于大胆穿插迂回 , 晋绥军和八路军配合是不是可以对孤立突出之敌打歼灭战?就算一战不能打一个日本师团 , 能不能打他一个旅团 , 或者一个联队?假如答案是肯定的 , 那么就可以在山西打出一个局面 , 遏止日军的进攻 。 在当时的情况下 , 这肯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
包括林彪在内的部分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想试一试这种可能性 。
但就在平型关大捷之后 , 他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
这一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1平型关国共夹击日军?作战计划很完美
平型关战斗前 , 战场情势如何?
南口失陷 , 大同会战流产之后 , 日军分两路进攻山西腹地 。 北线关东军蒙察支队进攻雁门关 , 东线第5师团21旅团进攻平型关 。
这时 , 阎锡山决定 , 将日军放进平型关 , 而后从五台山、恒山南北发动钳击 , 同时截断平型关险隘 , 将敌21旅团主力围歼于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 。 以6-8个军计10万之众 , 诱敌深入 , 合击日军一个旅团数千人 , 胜算相当大 , 应属上策 。
但是 , 这个伏击计划很快就变了模样 。
9月21日 , 国军在平型关由北向南一线展开的部署是:李仙洲第21师、高桂滋第84师(位于团城口)、孟宪吉旅(平型关正面)、由灵丘退回的第73师 。 当天 , 日军第21旅团即向平型关正面展开强攻 。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孙楚在平型关直后方的大营镇设立了指挥部 。 孙楚认为 , 从蔚县经灵丘攻平型关的日军兵力不多 , 只能是一支较有力的游动奇兵 。 日军肯定会有强大的主力进攻雁门关 , 雁门关才是主决战方面 , 平型关只能是支战场 。 如果把平型关外之敌放进关里来 , 就正合敌人分进合击的企图 。 孙楚估计 , 在他指挥下 , 布置于平型关、团城口间的国军有三个师、两个独立旅 , 共16、7个团的兵力 , 守住险要 , 御敌侵入 , 很有把握;如果八路军115师抄到敌后 , 晋绥军正面全线出击 , 两军配合下完全有可能在平型关歼灭这股日军 。 此时 , 正好115师派出的联络参谋袁晓轩到大营 , 通报115师正向平型关外东河南地区运动 。
孙楚于是更加坚定信心 , 动员杨爱源总司令向阎锡山陈说 。 这一说 , 阎锡山动了心 , 于是批准了孙楚在平型关附近歼敌的建议 , 并将郭宗汾预备第二军调给孙楚指挥 , 作为平型关出击作战的主力 。
9月23日 , 阎锡山电令郭宗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