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加码 万亿消费金融再升温

在近期央地多项促消费政策支持下 , 万亿消费金融市场再升温 。 截至4月7日 , 今年已有四家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金融债等方式融资近200亿元 , 获批数量及额度远超去年同期 。 今年以来 , 已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牌照 , 建行日前也在业绩发布会上确认正在筹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 更多参与者将入场 。
与此同时 , 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挖掘线上消费场景 , 大力布局线上教育、新零售、在线学习等场景 。 业内人士表示 , 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 在牌照发放、外部融资监管政策等方面 , 有望迎来更多政策利好 。
消费金融长期发展前景向好
消费金融扮演着消费和供给间的“纽带”角色 , 对促进消费需求、缓解流动性约束发挥着重要作用 。 长江证券研报预计 , 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为43万亿元 , 消费金融行业每提高居民负债消费比一个百分点 , 即有数千亿元市场 。
中央近期多次强调 , 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 , 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下一步将着力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 , 如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 , 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3月15日 , 银保监会再度强调 , 将根据实际情况 , 更好地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 。 4月3日 , 商务部发文称将统筹运用信贷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 促进个人消费 。
疫情期间消费金融市场短期受到影响 。 央行数据显示 , 2月 , 以消费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 , 创2007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新低 。 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坦言 , 短期内部分用户收入和偿债能力会受影响 , 对行业而言 , 疫情使贷后管理、行业不良率等发生变化 , 会导致“客群上移” , 倒逼整个金融向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定价更低用户迁徙 。
业内人士表示 , 从市场层面看 , 疫情对行业影响是阶段性的 ,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长期利好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 , 未来五年内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三万亿元 。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 , 国内疫情控制逐渐稳定 , 复工复产正在多个城市铺开 , 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 。 长期来看 , 作为经济头驾马车 , 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 用户改善生活品质、提升消费品质的需求没有改变 , 消费金融也将发挥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作用 。
机构密集募资拓展消费场景
出于对市场前景看好 , 同时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流动性短缺 , 多家机构近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金融债券等方式增资 , 目前相关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近200亿元 , 远超去年同期 。
4月3日 , 招联消费金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为30亿元的金融债券 , 这是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以来发行的第三期金融债 。 此前 , 捷信、度小满、360金融等相继发行了5亿至50亿元的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 , 京东白条的1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2月24日发行成功 。 此外 , 马上消费金融证实2020年第一期ABS发行正在进行手续审批备案 。
“增资背后反映了两方面需求:一是厚实资本 , 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二是行业不确定性加剧 , 外部融资渠道受限 , 需要通过增资来扩大放贷资金来源 。 在外部环境不发生重要改变的前提下 , 增资的趋势将会持续 。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 。
除了积极募资外 ,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 消费金融公司正在通过线上消费场景扩容来冲抵线下场景的消极影响 。 乐信首席执行官肖文杰表示 , 疫情期间乐信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及营销 , 通过打通线上线下的新消费平台战略 , 保持用户数量、交易规模和营收稳定 。
赵国庆也认为 , 交易会由线下往线上迁徙 , 很多线上平台公司推出了“无接触配送” 。 “这种情况下 , 对于用户而言 , 在家里工作、消费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 从结构性占比来看 , 线上交易额占比会有一定的增长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