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我们一个不少都回来了!”

武汉■“我们一个不少都回来了!”
图片

4月7日晚 ,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164名白衣战士 , 在武汉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 平安凯旋 。 本报采访人员 方非摄
4月7日晚 ,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164名白衣战士 , 在武汉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 平安凯旋 。 本报采访人员 方非摄
本报采访人员 刘欢
昨晚7时许 , 搭载着164名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员的CA042航班 , 降落在首都机场 。 “水门”架起 , 天使凯旋 。
《歌唱祖国》的歌声响起 , 队员们手持国旗和鲜花 , 依次走下舷梯 , 迎接的人群一阵阵地欢呼 , “热烈欢迎国家援鄂医疗队载誉凯旋!”“谢谢你们 , 平安回家!”
“想念北京 , 想念大家 。 我们一个不少都回来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四部、五部主任詹庆元激动地挥手 。
自1月23日起 , 中日友好医院先后派出6批164人 , 挺进武汉疫情一线 , 成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驰援武汉时间最早、批次最多、规模最大的医院 。
在武汉奋战的70多个日日夜夜 ,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承担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重症病区、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和临床科研攻关任务 。 在派出最精锐力量的同时 , 医院还向武汉运送了价值1500万元的生命支持设备和医用防护物资 。 据统计 , 在武汉期间 ,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累计救治危重症患者100名 , 成功实施人工膜肺4例、经皮气管切开5例、气管插管6例、无创呼吸机支持12例、床旁血滤3例……
医疗队中共有104名护士 , 半数为“90后” 。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 , 患者无法由家人陪同 , 护士们承担起大量照护工作 。 例如为危重症患者翻身 , 由于患者身上连接着十几根维系生命的管路 , 几乎每翻一次身 , 都需要5名护士合力 , 花费至少40分钟 。 这样的翻身 , 每位患者每天需要4至5次……
“感谢你们冒着危险来到这里 , 带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安慰 。 ”“舍不得让你们走 , 但是想想 , 为了帮助我们 , 你们一直背井离乡 , 也该回家了 。 谢谢你们……”离别之际 , 病房里的患者 , 动情地对北京的“白衣天使”说 。
想表达谢意的人 , 还有很多 。 医疗队乘坐大巴前往机场时 , 武汉市民用自己的方式与医疗队告别 。 “谢谢你们!”一对夫妻带着年幼的儿子 , 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 不断向队员们挥手;“北京武汉 心手相连”“感谢北京!”……居民楼的阳台上 , 挂出了一幅幅红底黑字的感谢标语……望着车窗外 , 队员孙康杰落泪了 ,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这里有一群英雄的人民 , 武汉更是一座懂得感恩的城市 。 有朝一日 , 我还会再来到这里 , 看一看不一样的武汉 。 ”
接到“返京”命令时 , 李刚正在病房值班 , 随后 , 他和队员们紧张有序地整理资料、交接患者、消毒医疗设备……一直忙碌至深夜 。 回头看看空荡荡的病房 , 想到这段日子的苦战 , 李刚眼圈红了 。 返京前 , 李刚写下了一首《归字谣·离汉》:“还 。 樱红柳绿不流连 , 身未动 , 心已千里远 。 还 。 苦战荆襄六十天 , 降小冠 , 三镇尽开颜 。 还 。 白衣卸甲未下鞍 。 再回首 , 挥泪满江南!”
“多年后 , 当我们想起2020年 , 或许会发现 , 这场不平凡的疫情阻击战 , 其实是一场跨越冬天的漫长旅程 。 ”队员罗荷说 , “我们哭过 , 泪水已干 , 记忆却永存 。 ”
抵达北京后 ,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将在驻地进行14天的隔离休整 。 中日友好医院主管护师金丹8岁的儿子听到妈妈平安抵京的消息 , 兴奋不已 , 他抢过爸爸的手机 , 开心地喊着:“妈妈 , 反正你已经在北京了 , 离我们越来越近 。 妈妈 , 等你回来 , 我用压岁钱请你吃饭……”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