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2019年度 中国古生物学 十大进展发布

「化石」2019年度    中国古生物学    十大进展发布
图片

清江生物群节肢动物化石
「化石」2019年度    中国古生物学    十大进展发布
图片

侏罗纪擅攀鸟龙类的发现和膜质翅膀在兽脚类恐龙中的演化
「化石」2019年度    中国古生物学    十大进展发布
图片

华龙洞头骨化石
「化石」2019年度    中国古生物学    十大进展发布
图片

笼脊球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距今5.18亿年的清江生物群记录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哪些秘密?3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长啥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4月7日 , 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 为人们揭开了这些奥秘 。 其中 , 南京古生物专家有4项成果入选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采访人员
阿里亚 胡玉梅
进展一
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
进展二
埃迪卡拉纪新化石揭示动物的早期演化
进展三
侏罗纪擅攀鸟龙类的发现和膜质翅膀在兽脚类恐龙中的演化
进展四
热河俊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新模式
进展五
发现具有现代人特征的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
进展六
植物化石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提供新证据
进展七
侏罗纪带羽毛恐龙为鸟类羽毛的分子演化提供直接证据
进展八(并列)
世界首例大熊猫古基因组
进展八(并列)
白垩纪缅甸琥珀揭示远古森林环境和被子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进展十(并列)
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
进展十(并列)
六亿年前化石揭示动物胚胎发育方式起源之谜
寒武纪“化石宝库”
揭示“生命大爆炸”的奥秘
距今5亿多年前 , 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史诗级别的生物演化大事件——“寒武纪大爆发” 。 绝大多数的动物门类 , 都在那个时候“唰”地一下冒了出来 。 动物门类为何在那时爆发式出现 , 被列为六大自然科学难题之一 。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研究团队的张兴亮、傅东静等人在湖北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清江生物群 。 团队经过12年化石采集和研究发现 , 清江生物群形成于寒武纪大爆发极盛时期 。
与常见的动物骨骼化石库相比 , 清江生物群化石不仅保存有骨骼动物的软体结构 , 比如皮肤、肌肉、内脏等 , 更重要的是 , 它还保存了大量不具有矿化骨骼的动物类型 , 如水母、海葵和栉水母等 。 因此 , 清江生物群代表了动物在起源演化初期较完整的组合面貌 。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 。 该杂志还刊发了评论文章 , 认为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 , 后续研究有可能刷新人类对动物门类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的认识 。
30万年前的头骨化石
告诉你不一样的“人类进化史”
2013年以来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等人对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进行了连续5年的发掘 。 他们发现了30余件古人类化石 , 代表大约16个古人类个体 。 这些化石的年代被确定为距今33.1万-27.5万年之间 。
其中 , 编号为华龙洞6号的头骨保存最为完整 。 这件化石被发现时包裹在地层胶结中 , 仅露出眼眶和部分面部 。 在清理包裹化石的地层胶结后 , 发现了属于同一个体的19件头骨和下颌骨碎片 。 复原后的头骨包含几乎完整的面部和大部分脑颅部以及一侧下颌骨 , 代表一个14-15岁少年个体 。
此外 , 科研人员还发现了1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动物骨骼表面切割、砍砸痕迹等反映古人类生存行为的多种证据 。 这些化石揭示 , 现代人在东亚大陆出现时间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