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黄晓明
文章图片
和平主义者
几次沟通后 , 黄晓明的工作人员回复说采访时长可以延长些 。 晚上9点多 , 他刚刚结束新戏夜戏的拍摄 , 采访结束回到酒店还有别的工作要完成 , 为了给采访人员多留出一些时间 , 只能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
这件事发生黄晓明身上并不稀奇 。 在认识他的人里 ,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很和气很客气 , 特别会照顾人 。 他确实太在意别人的感受 , 对于别人的请求 , 通常情况下都不善于拒绝 。
在更早些的时候 , 他出演的作品和角色在观众看来已经丧失了可信度 , 外界公然称其为烂片 , 他本人也陷在表演的怪圈里 。 为什么要接这些戏?黄晓明到底发生了什么要选这些剧本?
行业里有消息传出 , 一部分原因是烂片没人接手 , 找到黄晓明时他无法拒绝邀约 , 抹不开面子就演了许多「人情作品」 。
他不否认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 , 但却觉得更多的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 「所谓的不将就的时候 , 我太在意别人的感受 。 有一些可能坚持一下就能够做好的事 , 我可能就觉得算了 , 人家也不容易 , 那就这样吧 。 」
文章图片
【「普通人」黄晓明】就这样吧、算了吧 , 不一定是贬义词 , 但有时候却代表着息事宁人 , 不愿意挑起争端 , 像个和平主义者 。 很多时候黄晓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己 。
「可如果我要求更高一点 , 其实明明还可以会更好的 。 」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但也并没有真的去按下那个暂停键 。 他成了旁人消费自己的帮凶 。
文章图片
1977年 , 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 普通小孩黄晓明出生 。 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长外孙 。 长于这个儒家文化昌盛的地方 , 他的成长过程也遵循了强烈的道德感 , 毫不夸张地说 , 他被赋予的是一整个族群的希冀 。 从小就被灌输要照顾家里的小字辈 , 要成为弟弟们的榜样 , 要有老大的担当 , 要变得强大 。
一连串的要求之下 , 黄晓明身不由己 , 他必须成为完美无瑕的好人 。 最令人遗憾的是 , 他早已习惯成自然 。
这基本上伴随且贯穿了他的处世处事的方式 , 包括入行后成为顶级艺人的轨迹 。
文章图片
跟徐峥一起吃饭 , 中途有事需要他去处理 , 当然这个事并不是十万火急 , 但他不愿意让别人失望 , 立刻就会去想解决的办法 。 但另一边在场其他人的感受他也会想办法顾及到 , 争取所有人都能够开开心心 。
徐峥当时就说 , 「这就是黄晓明 , 永远都不变」 。 不变的意思是 , 黄晓明就是这么傻 。
陈砺志在半年前跟黄晓明说过几句话 , 「晓明你真的不能老对所有人好 , 你对所有人好就是不好 , 你要记得 , 一碗米养恩人 , 一斗米养仇人 。 」一语道破真相 。
做一个好人的代价是失去自我 , 长久做一个好人的代价则是越来越累 , 越来越难 。 人面、场面、情面 , 人生最难吃好的这三碗面之间 , 他要懂进退 , 知方寸 , 可想而知 。
「我挺讨厌自己这样子的 , 我有时候特别恨自己」 , 黄晓明语气笃定 , 「这样特别不好 , 我真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 」
文章图片
「坏人」与「好人」
在艺人这个行当里 , 黄晓明的情感色彩过于浓郁 , 不能有节制的输出 , 有时候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
譬如《中餐厅》里大家看到并群嘲的那个他 。
那档综艺里 , 20多天的素材量最终被挑选剪辑为12小时 , 节目呈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 几乎大半出自黄晓明 , 或者和他有关 。
杨紫手受伤之后他着急送她去医院 , 当时就说「我不要你觉得 , 我要我觉得」 , 以及林大厨冰箱事件 。 毫无征兆遭到嘲讽的同时 , 他在节目里的话语体系以惊人的速度出圈 。
事后 , 黄晓明在微博搞起了在线送冰箱的抽奖活动 , 参与人数超5万 , 评论区网友争相模仿他 , 手机滑好几下都是「别闹了 , 听我的 , 冰箱送我」此类留言 。
再次问起这些 , 所有的细节他都记得很清晰 , 但最后也只是略显无奈的感慨 , 「杨紫手受伤 , 当时当刻我真是一个爸妈思维 , 其实也是出于好心 , 但是结果没想到就变成了被群嘲的话」 。
“
「其实在做中餐厅的过程 , 我不知道我曾经有过比较严厉的时刻 , 但是我不觉得严厉是不对的」 , 黄晓明回忆 , 「一个团队里边总是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 不管他的这个决定是错还是对的 , 总是他要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 。
情愿充当「坏人」的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 。
舆论依旧对他并不友善 。 他毫无反击之力 , 被逼到最罅隙时也只是双手捂住耳朵 。 几乎退无可退 。
文章图片
同样是带领团队 , 黄晓明不觉得对自己的工作室而言 , 他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
「我这个人太心软了 , 心软的人是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 我太容易就算了 , 这事就算了」 , 很多时候 , 处于被动位置的那个人是他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司机和助理在他身边的时间已经很多年 , 高山低谷一直在其左右 。
顺着这一点 , 可以溯源到他做公益和慈善的起源 。 「我一看那些人我就觉得他们太可怜了 , 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
从2004年算起 , 黄晓明投身这个事业已经16年时间了 。 在这个分支中 , 他提供帮助的方向有关爱空巢老人、奖励好人好事、支持大学生创业等 ,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我的慈善经常做的杂乱无章」 。
16年间他和团队更多的是哪里需要帮助就往哪里使劲 , 并没有明显的形成事业体系 。
如果仅从影响力和商业角度考虑 , 他知道自己在布局上的失误 , 「我知道就是做的太散了 , 所以很多人都记不住 , 就忘了 。 」
文章图片
慈善部分的工作人员站在另一个角度经常劝他 , 「老板咱们只做一样 , 其他的你就忍心就算了」 , 黄晓明的态度很坚决 , 「不行 , 我就要做 , 我就是我 , 做一个不一样的我不行吗 。 」
面对这种事情 , 大家的劝说通常无果 , 「我看到的尽量去帮 , 别想那么多 , 有时候想多好累啊 。 」
但我们好奇的是 , 这么多年了 , 即便已经被攻击过很多次了 , 被需要还依旧是他的常态吗 , 黄晓明无奈 , 「其实我就是喜欢帮别人」 。
你看 , 还是大家熟悉的口吻 , 还是大家熟悉的晓明哥 。
最终他还是选择做一个好人 , 累吗?「做一个好人比做个坏人更累 , 真的好累好累」 , 但黄晓明没有别的选择了 。
文章图片
自证
毫无疑问 , 即便处在名利场顶尖位置 , 黄晓明也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
如果仔细去回看他既往的经历 , 可以发现他遭受到的调侃和群嘲是持续且多种多样的 , 火力并不亚于当红顶流 。 如果要在这众多的嘲笑声中非要找到一个对他而言最致命的伤 , 那么应该是被别人提了无数遍的油腻 。 但关于这一点 , 他也鲜少自辩 。
黄晓明在暗处使劲 , 试图悄然用戏说话 。
他的「自证史」简直像是一部标准的励志电影 , 角色时而让大家眼前一亮 , 忽而一个不注意又跌进了口碑的深渊 , 走钢索一样时刻提着一口气 。
「我没有那么高大上 , 就是一个跌倒了会知道开开心心爬起来再继续往前冲 , 大不了再跌倒一次再冲 , 这样子的人」 。
文章图片
大概是从2017年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 往后状态基本持稳定态势 。 一直到《鬓边不是海棠红》迎来久违的小高峰 。
程凤台让黄晓明感同身受 , 这里要注意的是感同身受 , 不是相似 , 不是有相似之处 。 他心疼戏里的他 。 他们都看过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 「人生应该很强大」 。
剧中黄晓明有一段独白 , 戏词是「人活着就是身不由己 , 就是孤独 , 就是求而不得」 , 他替程凤台哭的难自已 , 观众给出的反馈是演员黄晓明回来了 , 清一色的好评 。
他怎么看待这个说法?「我所有的反应都是真实的和真诚的 , 我是真的想成了自己 。 」
文章图片
朋友们看完《鬓边不是海棠红》给他发来信息 , 「我发现二爷在笑的时候 , 其实内心是孤独的 , 是难过的」 , 好巧不巧 , 私下里也有人问过他「晓明哥为什么看你在笑的时候 , 总觉得你似乎不是那么的开心」 。
或者说黄晓明跟程凤台的处境挺像的 , 大家都以为他是万能的 。 即便在最低谷的那段时间 , 也没人能更进一步理解他 。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 , 我会觉得你什么都有了 , 你有什么好孤独的 , 什么好身不由己 , 求而不得的 , 你比别人很轻易的得到了很多东西」 , 他冷静的说 。
黄晓明不否认自己得到的荣耀与光芒 , 但是「高处不胜寒」 。 这个高处是外界对他的期盼 , 并且最好他可以待得更长久一些 。
自我意志再次被无限压缩 , 「要做出很多不得已的选择 , 但是你即便付出 , 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 往往只能成为你命运中的人 , 还得在这个命运当中苦苦的挣扎 。 」
没有别的办法了 , 黄晓明必须学会自我消解 。 「心态不好你是无法在娱乐圈混下去的」 , 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
把自己做成表情包发在社交平台上 , 开始主动学别人开起了自己的玩笑 , 他尝试“正确”的自拍方式 。
入行20多年后 , 他才开始笨拙的学习如何做公众人物 。
文章图片
谢谢
2017年黄晓明刚满40岁 , 如果不惑之年的他开始重新开辟一条新航线 , 那再早些时候的那些角色是什么情况?没有边缘感 , 无法总结具体的戏路 , 也不能从中观察出表演路径 。
「可能之前内心总是会有一些不甘心吧 , 老是想尝试一些自己没有演过的角色 , 但并不太合适」 , 他回忆 。
事实上 , 黄晓明对自己的要求是 , 要给外界呈现一个不断寻求突破的演员的样子 。 《大汉天子》之后一直没有再演过皇帝 , 《新上海滩》之后也没有重复许文强这类角色 , 《风声》中演了一个日本军官 。
但间或还有其他被批评的很严厉的角色 。 现在站在43岁的关头回看 , 黄晓明才意识到「人往往有时候是不了解自己的 , 抑或是一些所谓的固执和不服输会害了自己」 。
他看似四平八稳的性格中时常会有这样倔强的因子跳出来 , 「我属于那种明知山有虎 , 偏向虎山行的人」 , 这给他既定的生活或者制造一些惊喜 , 或者是麻烦 。
成败的几率五五开 , 算是他的一种反抗与叛逆 。 总归还有一半的可能 。
日本军官武田就是成功的那一半 。 黄晓明还记得拍《风声》的那一年 , 不管换什么衣服 , 他的口袋里永远带着一个小本 , 上面写着所有的日文台词 。 他把日文都翻译成中文 , わたしは(日语我是的意思)后面标注了音标 , 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生背了3个月 。
「大家看到的好的、不好的 , 都是我努力过后的 , 只是有些努力成功了 , 但有些努力失败了」 , 他很平和 , 「这就是人生常态」 。
文章图片
2017年往后《琅琊榜2》《无问西东》《烈火英雄》这些让黄晓明回温的作品来了 , 所以为什么转变发生在这个时候?
他不觉得这和演戏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 无奈叹口气 , 「往往就是坏事传千里 , 好事不出门 , 其实这怪我自己了」 。
那一年他40岁 , 刚刚有了一个孩子 , 也已经听过太多的真话假话玩笑话 , 「人年纪越大越懂得选择的重要性 , 对的方向远远比埋头努力要好很多」 , 「说白了 , 现在就比以前聪明和成熟了 , 知道哪些是绝不能碰的 , 哪些是可以碰的」 。 他是普通又平凡的黄晓明 。
是的 , 最最「成功」的那几年 , 周围的声音都以正面的确定为主要导向 , 名利场里熙来攘往 , 人声鼎沸 , 这曾经间接影响了他——会出现判断失真的情况 , 这无可指摘 。 看过世界后 , 他自然能够洞见这一切 。
文章图片
只陈述事实 , 不加带有情感色彩的评论 , 黄晓明又善良了一次 。
已经很晚了 , 必须要结束这个本该20分钟前就结束的采访了 。
所有收到支持与嘲讽他都会好好保管 , 「无论如何 , 谢谢大家」黄晓明说 。
推荐阅读
- 三国杀:卡牌是否应该“界限突破”?且看这版「界闪电」设计如何
- 「周榜」9件最抢手美衣
- 「连麦两会」两位90后村支书隔空分享战“疫”中的乡村管理经验,共谋致富奔小康之路
- 「两会访谈」新冠疫情下的外贸企业突围之路
- 「图解」半导体成当之无愧吸金王,2.8亿资金打板紫光国微
- 普通人才理财,投资收益定多少合适?
- 「威客电竞CSGO」ESL里约欧洲淘汰赛,Astralis 3比0碾压G2获冠军
- 最强神父!「圣水喷射攻击」净化信徒那颗邪恶的心
- 深夜美食之「红酒焗排骨」,熬最长的夜,吃最香的排骨
- 「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挖的大坑和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