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趣谈」李广为何终其一生没有被封侯?其性格方面的缺陷注定了他无缘侯爵( 二 )


李广之所以后人冠以"飞将军"的名号 , 其个人的战斗能力 , 定然是不容小觑的 , 李广有着非常突出的个人能力 , 尤其体现在射箭的这一方面 , "李广射虎 , 箭入青石"的故事 , 一直流传于民间 , 而在《水浒传》之中 , 以射箭著名的梁山好汉花容 , 为了突出自己的本领 , 也以“小李广”为自己的绰号 , 由此一方面 , 也可以看出李广的射箭技艺之高 。
李广多次带兵讨伐匈奴 , 骁勇无双 。 在上郡之战中 , 李广的部队遇到了匈奴的主力 , 形势岌岌可危 。 李广所带的士兵只有一百人多一些 , 但是匈奴的士兵 , 却是他的几十倍之多 , 以一百对几千 , 正常情况下 , 定然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
「史说趣谈」李广为何终其一生没有被封侯?其性格方面的缺陷注定了他无缘侯爵
文章图片
李广射虎
好在李广足智多谋 , 面对这种情况 , 他并没有慌乱的逃跑 , 而是命令士兵不要慌张 , 就地扎营休息 , 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 如此一来 , 匈奴的士兵看到了李广军队满不在乎 , 认定其中有诈 , 是故意引诱自己 , 不敢贸然上前 , 最终选择了退兵 , 李广及其军队因此得以幸存 。 《资治通鉴》中记载:"李广上马 , 与十余骑奔 , 射杀白马将而复还 , 至其骑中解鞍 , 令士皆纵马卧 。 是时会暮 , 胡兵终怪之 , 不敢击 。 夜半时 ,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 , 欲夜取之 , 胡皆引兵而去 。 平旦 , 李广乃归其大军 。 "不擅统兵、难驭全局
李广有勇有谋 , 智勇双全 , 看上去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 但是有两点 , 却成为了他致命的短板 , 那就是他不懂得管理士兵 , 战略指挥方面也没有全局的观念 。 李广并没有什么长远的战略眼光 , 他的勇猛 , 往往是自己个人作战能力的出众 , 与麾下的兵士们没有关系 。 他所指挥的战斗 , 往往都是与敌人正面交战 , 拼一个你死我活 , 很少使用战术 , 如此一来 , 虽然打出来他的名号 , 但是他也经常被敌军算计 , 落入敌人的包围圈之中 。
「史说趣谈」李广为何终其一生没有被封侯?其性格方面的缺陷注定了他无缘侯爵
文章图片
卫青
在军队的管理方面 , 说的好听一点 , 叫做"治军简易" , 说的不好听一点 , 就是一盘散沙 , 毫无组织可言 。 治理军队 , 一定要从严从法 , 容不得一丝马虎 。 但是李广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 他很少管理军队 , 甚至到了军队出行时没有阵型 , 休息时不加约束的地步 。 李广的军队平日里不操练不训练 , 对于敌人的防卫 , 也只是设立了哨塔 , 并没有专人巡逻 , 如此一来 , 若是敌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突袭战斗 , 失败的定然会是李广 , 而这种事情始终没有发生 , 只能归结于运气好罢了 。 《文献通考》中记载:"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 , 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 。 将军卫青得首虏七百人 , 公孙贺无所得 , 公孙敖、李广俱为胡所败 。 其冬 , 匈奴数千人盗边 , 渔阳尤甚 , 于是汉使将军卫青、李息出代郡 , 击胡 , 得首虏数千 。 "
【「史说趣谈」李广为何终其一生没有被封侯?其性格方面的缺陷注定了他无缘侯爵】李广之所以不善统兵 ,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 是因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 , 这在《史记》中给出的"讷口少言"四字评价 , 可以看出 。 李广不善言辞 , 不仅仅造成了与兵士的沟通困难 , 与上级的沟通 , 也很是麻烦 。 当面不能讲清 , 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 , 但李广又偏偏对于文书这一方面很少是轻视 , 就连最为重要军用文书 , 他也是一再的进行简化 , 只求少写一写字 。
语言难以表达自己 , 军书写的又如此的潦草随意 , 自然就不会受到上级的待见 。 而李广立下的许多功劳 , 都因为军书的简化 , 被他一笔带过了 , 如此一来 , 他的上级便又对他的实际能力产生了怀疑 。 这份怀疑 , 放在平时还是好些 , 一但到了关键时刻 , 便会被无限的放大 , 国家是不会将重要的任务 , 交给一个不知底细的人去完成的 , 因此李广在无形之中 , 丧失了很多次被重用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