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七十年后再回首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效几何( 二 )


果真“非暴力”
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 , 甘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 。 他唯一的斗争武器就是“非暴力” 。 甘地将“非暴力”看成是人类的天性 , “作为动物意义上的人是暴力 , 作为精神上的人则是非暴力” , “受苦是人类法则 , 战争是丛林法则 。 但是受苦法则比丛林法则的力量要强大得多 , 它可以使对手改变信仰 , 使他们原本被堵塞的耳朵能听到理性的声音” 。 在现代人类历史上 , 这样的政治理论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 非暴力主义是甘地思想体系的核心 。
真正的甘地会怎样对待战争呢?在法西斯正在肆虐欧洲大陆的时候 , 丘吉尔号召英国人“流血、勤劳、挥泪洒汗” , 甘地却说 , “让(希特勒)占有你们美丽的岛国和那些美丽的建筑 。 把所有东西都给他们又如何 , 反正你们的心和灵魂是他们怎么也拿不去的” 。 毫无疑问 , 这样的和平主义思想只能令人目瞪口呆 。 这一次 , 连印度国大党的领导层也不相信“圣雄”的梦呓了 。
即使在印度 , 甘地多次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终也每每是以“暴力”收场 。 甘地期望印度人民“启迪善性” , 通过使殖民者“良心发现”的非暴力道路去争取自身的自由与解放 , 不啻于与虎谋皮 。 在1919年4月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 , 数千名群众在阿姆利则进行和平集会 , 却遭到英军扫射 , 死伤1516人 。 事后当地英军司令戴尔被勒令退役 , 在印度的英国人却视其为英雄 , 为他募捐了2.6万英镑巨款作为感谢 。 当孟买等地群众为抗议阿姆利则惨案发动武装暴动 , 捣毁警察局 。 甘地居然认为群众违反了非暴力原则 , 并引咎自责说“这个错误在我看来就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 。
【甘地】七十年后再回首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效几何
文章图片

阿姆利则惨案
在1930年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的“食盐长征”中 , “甘地精选的两千五百名志愿者 , 早晨作完祈祷 , 发誓保证在遭受攻击时不反抗后 , 列队向一座盐场进军 , 突然一队警察向队伍冲来 , 抡起带有铁箍的警棍向群众猛冲;但人群中没有一个人伸出手臂招架 , 从我站的地方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棍击头盖骨的破裂声 , 挨打的人像木柱一样倒下了……” 。 目击惨状的美国新闻采访人员密勒报道说:“在过去18年中我曾采访过20个国家 , 亲眼目睹过无数次暴动和战斗 , 但从未见到如此恐怖与残忍” 。
至于1942年的“退出印度”运动更是对于“非暴力”主义的致命打击 。 甘地二十年来所抱的期望破灭了 。 他日夜用非暴力甘露浇灌国大党这块园地 , 结果开出来的却是暴力的花朵——即使是视甘地为父的尼赫鲁(印度首任总理)也抱怨“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 。 在甘地身陷囹圄的情况下 , 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游行 , 拆毁铁路 , 攻打警察局 , 焚烧邮局 。 当局便以暴力镇压 , 群众死亡近千人 , 其后的半年中被捕者达6万人 。 印度总督惊呼 , 这是“1857年以来最严重的叛乱” , 也在实际上宣告了甘地美好理想的破灭 。
【甘地】七十年后再回首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效几何
文章图片

甘地与尼赫鲁
孤独的苦修者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究竟会不会为印度赢得自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虽然不合作运动为英国人的统治增添了许多麻烦 , 但从未动摇伦敦维持殖民统治的意志 。 真正令英国人感到惊恐的恰恰是从1945年下半年到1946年初席卷印度的暴力斗争浪潮 , 罢工、罢市、示威游行、流血冲突遍及各地 。 尤其是1946年2月18日 , 孟买20000水兵及20艘军舰举行反英起义 , 20万工人罢工支援起义者 。 三天后 , 印度全部海军加入起义 。 殖民当局急忙调集重兵镇压 , 经三昼夜战斗 , 起义终归失败 。 正是这场暴力斗争使英殖民当局认识到“1946年的气温 , 不是1920年、1930年 , 甚至不是1942年的气温了 。 ”刚刚上台的工党政府不顾在野的丘吉尔的愤怒抗议 , 决心让英国友好地撤离印度 , 而不是等着被武装起义赶走 。 英王乔治六世也只能哀叹 , “我身为印度皇帝却从来没有去过印度 , 现在都要失去这顶皇冠了还是只能待在伦敦的宫殿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