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澎湖海战——-清军打赢的是情报战( 二 )
1662年 ,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台湾明郑政权内乱的消息 , 很快由福建总督姚启圣安插在郑氏集团的间谍傅为霖传到清廷 。 四月 , 姚启圣接悉傅为霖密报:“陈、冯互相争权 , 刘拥重兵主外 , 叔侄相猜 , 文武解体 , 政出多门 , 各怀观望 。 ”傅为霖指出:“若将现在舟师直抵澎湖 , 彼必尽扫境内兵属刘拒守 , 主幼国虚 , 内乱必萌 , 内外必交 , 无不立溃 。 ”
数日后 , 姚启圣又直接听取从台湾逃至福建的郑氏总制坐营中军廖康方的禀报:“贼势内乱 , 机实可乘 , 速恳发兵救民水火 。 ”姚启圣得到情报后大喜过望 , 立刻具疏飞报朝廷 , 他在《姚启圣题为报明郑经病故克臧被杀等事本》中建议:“会合水陆官兵审机乘便直捣巢穴 , 庶几再借国威廓清外岛 , 亦可永奠闽方于衽席之安矣 。 ”
后来担任攻台澎重任的施琅也在此时从战争的道义、综合实力等各要素提出自己的战略分析 , 认为清廷与台湾郑氏集团犹如两人对弈 , 未战已经胜了三招:“我朝廷新平三藩之福气 , 一也;吾以天下之财赋 , 彼以区区一隅 , 二也;以我之众 , 百倍于彼 , 三也 。 ”
综上 , 康熙在综合各方面来源的情报基础之上 , 在战略上认真分析敌我双方态势、权衡利弊之后 , 认为武力收复台湾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 , 遂下旨敕谕:“郑锦既伏冥诛 , 贼中必乖离扰乱 , 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 , 做出了进军台湾的历史性决策 。
文章图片
澎湖海战,清军进攻路线
天时地利
在古代交通设施、通信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 军事行动受“天”“地”的影响非常大 , 尤其是远涉重洋、渡海登岛作战 , 风向、潮汐、地形等因素更是明君贤将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 身负征台重责的施琅 , 自小生长在海疆 , 且有率兵攻台的实践经验 , 因此深知海上风候潮汐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 澎湖之战 , 是在他获得澎湖海域地理、气象情报的基础上 , 认真研判 , 从而选择出正确的渡海时机和进攻路线 , 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
知天时 , 夏季进军乘南风 。 台湾海峡是典型的季风区 , 气候的特点是风大、浪高 , 冬季东北季风盛行 , 夏季西南季风盛行 。 另外 , 台湾在气候上处于亚洲地区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进退消长的接触地带 , 夏季多台风 , 对全岛气候影响甚大 。 对于当时以海风为主要动力的清军来说 , 根据海峡季风气候规律选择正确的渡海时机 , 对于攻台行动的成败至关重要 。
据史料记载 , 康熙二十年十月 , 施琅受任出京 , 刚抵闽视事 , 就效当年曹操之态 , 倒屣相迎新投诚过来的陈昂 。 陈昂 , 世居福建同安高浦 , 常年来往于东西洋上经商 , 所以尽识各地风潮、风俗、地形险易之势 , 对台湾的情形更是了如指掌 。 显然 , 陈昂提供的台湾海峡的气象情报对施琅选取进攻澎湖时机的决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对于进军澎湖的时机 , 施琅与陈昂及其他将领不断商讨 , 反复论证趁冬季或夏季季风的利弊 。 同时 , 还密遣间谍入台 , 搜集情报 , 了解台湾、澎湖的水文地形和风讯潮汐 , 在综合各方情报和对海峡季风规律掌握的基础之上 , 施琅做出利用夏季南风进军的决定 。
施琅认为 , 冬季风刚硬强劲 , 不利于船只航行停泊 。 澎湖之战 , 若不能一战而胜 , 极易被海风吹散 , 加上敌军炮火打击 , 很难再次集结 。 其次 , 夏季风则比较柔和 , 海上风轻浪静 , 有利于清军船队编队航行 , 又能避免官兵晕船 , 保持战斗力 。 另外 , 台湾海峡夏季台风多发 , 刘国轩必然认定清军不会在此时进军 , 所谓“兵无常势 , 水无常形” , 此时发起攻击 , 可使敌猝不及防 。
推荐阅读
- 战列舰:排水量7万吨火炮195门,开火堪比“山竹”过境,莱特湾海战被击沉
- 『北洋水师』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究竟输在哪里?
- 【美军】美出动近40艘航母,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海战,至今让人类无法遗忘
- 『清军』罕见的清朝军队彩色照片,太珍贵了
- 韩国@揭秘震惊世界的3213鱼雷艇事件:险引发中韩海战
- [美军]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人有多倒霉?原谅我不怀好意的笑了!
- 『清军』甲午战争中,清军为何一触即溃
- 海军@失败绝不仅归于船速炮速 一场海战 心痛百年
- 日本■朱元璋为何把日本列为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 「清朝」清朝覆灭后,剩余的100万清军后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