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筛出一大批新冠病毒优质中和抗体,接下来还要做这些事......」科学家筛出一大批新冠病毒优质中和抗体,接下来还要做这些事......
文章图片
来源:中国新闻社
采访人员:张素
【「科学家筛出一大批新冠病毒优质中和抗体,接下来还要做这些事......」科学家筛出一大批新冠病毒优质中和抗体,接下来还要做这些事......】“我们从70个康复期病人血浆里的30万个B细胞中,筛选出300个富集度最高的IgG抗体序列 。正在测试根据这些序列生产出的300个抗体蛋白 。目前已筛出一大批高结合强度的抗体和多个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体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说 。
身为“四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近日受未来论坛之邀在《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介绍了团队相关科研进展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谢晓亮和同事们从农历正月初三就开始寻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作为后方的科学工作者,一开始我们只是想为抗疫做点什么,当意识到单细胞基因组学也许有可能帮助找到中和抗体时,我们非常兴奋 。”他回忆说 。
人们熟知酸碱中和,而中和抗体的作用是当病毒入侵人体时,牢牢结合病毒并改变其功能 。包括谢晓亮团队在内,中外多个科研团队都在谋求快速找到并制备高纯度中和抗体,以其作为药物来代替血浆 。近期,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团队公布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实验结果,并表示“中和抗体可能成为有效替代物” 。
为何面对新冠病毒寻求“中和之道”?谢晓亮解释,一方面是氯奎和羟氯奎等小分子药物只是老药新用,药效有限 。而血浆疗法虽然奏效,却也存在一定风险,无法大规模使用 。另一方面,中和抗体药物曾应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 。近年来单细胞基因组技术有了发展,包括以前他的哈佛实验室发明的MALBAC及LIANTI等单细胞扩增技术,大幅提高了单细胞分析的通量和精准度,使快速寻找中和抗体成为可能 。
但这项工作依然充满挑战 。比如,血浆中抗体种类约有10的7~8次方之多,想直接找到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有如大海捞针;又如,IgM抗体和IgG抗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其中IgG抗体是在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一两周才会出现,且持续三四周后将减少,因而对出院病人的回访有期限要求;再如,以往使用单细胞克隆放大方法耗时长达数月,而现在他们必须与病毒“赛跑” 。
过去两个多月时间里,谢晓亮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开展合作,接连取得进展 。他们用单细胞转录组实验给康复期病人血液中成千上万的免疫细胞B细胞分型,专注于记忆B细胞;他们用‘磁铁’从血液中分离能与S蛋白或RBD(受体结合域)结合的记忆B细胞,大大提高筛选效率;他们测出抗体的结合强度,对比发现,遴选抗体与病毒S蛋白结合的强度远高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而学界公认新冠病毒是借助ACE2打开人体防护“开关”;新冠病毒在人Vero E6细胞中和试验的数据更显示,中和抗体在浓度很低(1μg/mL)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感染 。
“我们可以快速精准地筛选出大量优质的中和抗体 。”谢晓亮透露,正在筹划后续动物实验,之后还将进行临床实验 。而这些中和抗体至少有三重应用意义 。其一,可以用于新冠肺炎中和抗体治疗,“更安全且针对性强” 。其二,可以用于短期预防,“有效期约为三周,经改造可能延长至三个月” 。其三,这种方法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了技术准备 。
不过,包括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在内的科学家们指出,中和抗体等大分子药物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固然有给药次数少、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自身也面临挑战,特别是可能出现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效应(ADE) 。
推荐阅读
- 特朗普@“忽略他,听科学家的!”佩洛西揭批美国总统抗疫“七宗罪”
- 水稻■中外科学家发现:世界各稻区水稻均有返祖现象
- 「佩洛西」“忽略他,听科学家的!”佩洛西揭批美国总统抗疫“七宗罪”
- 中外科学家发现:世界各稻区水稻均有返祖现象
- “忽略他,听科学家的!”佩洛西揭批美国总统抗疫“七宗罪”
- [超新星]科学家发现史上最强大超新星 或由两个太阳合并形成
- 「蝙蝠」美媒:科学家从缅甸蝙蝠样本中发现六种未知冠状病毒
- 「恐慌」西方政客有手腕能让科学家闭嘴,可病毒不讲政治也根本不怕恫吓
- 科学家在蝙蝠上新发现6种冠状病毒,其粪便或为重要传播途径
- 【中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转化】中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