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大跃进中国曾欲造世界最强战机为何遭失败?( 九 )


哈军工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刘居英就东风113研制问题做了专题发言 。 他在发言中质问赵尔陆:(1)东风113飞机经过几次审查 , 都是可靠可行的 , 为什么到处吹冷风?在各种公开会议上 , 你都同意了 ,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推不动 。 在工厂做的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做出来 。 这是为什么?(2)到底谁执行了中央指示?谁又没有执行中央指示 , 你为什么不执行中央指示?(3)为什么表面一套 , 背后一套?(4)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造?为什么采用偷天换日 , 偷梁换柱 , 顶、挤、拖的手法 , 千方百计刁难和压抑初生的新生事物?
在三级干部会议上 , 着重追究赵尔陆等的个人责任 , 甚至把东风113飞机因物质技术条件不具备而研制不下去的问题 , 硬说成是由于赵尔陆、王西萍等的故意消极抵制 , 实在有失公允 。 会上 , 还把问题提到“国防工业中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 , 作为执行了所谓彭、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进行批判斗争 。 这显然是1959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原安排纠“左”、后来却反而批右的错误在国防工业的延伸  , 是当时夸大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形势严重性的一种反映 。
#东风#大跃进中国曾欲造世界最强战机为何遭失败?
文章图片

曲终人散 , “双二五”战机成泡影
1961年初.国防科委成立航空研究院 , 沈阳飞机设计室的设计人员划归航空研究院建制 。 东风113的设计工作也随之转到航空研究院 。 1961年4月 , 三机部根据贺龙的指示 , 明确集中力量搞歼6(米格-19)优质过关 , 东风113试制暂停 。
1961年6月1日 , 国防工委党组向中央报告:“为了缩短战线 , 集中力量 , 以最快的速度把‘米格’-19和‘米格’-21搞出来 , 东风113暂时适当让一让路 , 然后在‘米格’-21试制成功的基础上再搞东风113 。 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 ”
虽然文件规定 , 部分东风113的工作仍可继续进行 , 但实际上停止了 , 也就这样下马了 。 哈军工把在厂参加东风113设计的部分教员调回学院 。 毕业学员除分配其他单位的外 , 其余都分配到航空研究院工作 。 至此“双二五“东风113的研制曲终人散 。
在1958年特定的政治形势下 , 我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尝试遭遇到挫折 。 歼教-1试制成功了 , 但军方未能列装 , 留下了遗憾;东风104与东风107 , 初始阶段还能按科学规律办事 , 后来与东风113竞相攀比 , 不得不中途夭折 , 东风113 , 立志“超英赶美” , 设计指标严重脱离我国国情和航空工业实际 , 以失败告终 。
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徐舜寿在飞机设计中力主实事求是 , 按科学规律办事 。 1958年8月 , 航空工业局在沈阳召开航空工业第二次技术会议 。 在会上讨论型号设计时 , 徐舜寿就明确指出:我国尚未具备研制超音速飞机的条件 。 因为仿制“米格”-19还没有过关;设计人员还没有超音速气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国内还没有可供设计用的跨超音速风洞 , 在结构设计上 , 还不能作有限元的应力分析;在气动弹性方面;还不知道如何作压缩性修正;在材料上 , 还没有高强度材料和钛合金;在工艺上 , 还不会作整体壁板和蜂窝构件;液压泵只能作130个大气压等等 。
因此 , 他认为新机指标不能定得过高 。 但他的声音是微弱的 , 阻挡不了当时热火朝天、“超英赶美”的形势 。 会议还是接受了当时空军领导人的建议 , 让飞机设计室自行设计M数1.8、升限20千米的东风107 。
徐舜寿对于毫无根据地提高飞机设计指标和随意加快研制进度 , 对于在飞机设计中需要进行大量科研试验才能解决的课题 , 只写出题目就开全厂大会“抢关键”;对于任意废除设计中的规章制度和简化设计图纸之类的做法 , 都明确表示过不同意见 。 因此他在总结东风107和东风113经验教训时痛切地指出:“抢时间也得有现实基础 , 破除迷信还得有科学分析 , 敢想敢干还得实事求是 , 战略上藐视困难还得在战术上重视困难 。 任何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做法 , 只会使工作失常 , 反而做得更慢” 。 并得出结论说:“不经过试验就贸然试制是错误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