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大跃进中国曾欲造世界最强战机为何遭失败?( 七 )


根据中、苏商定的协议 , 1959年2月27日 , 由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徐昌裕带队 , 叶正大等设计师带着东风107的图纸资料去苏联咨询 。 同时 , 将东风107的模型也送往苏联吹风 。 技术咨询进行大约8次 , 到同年9月结束 。 在咨询中发现设计方案有重大技术问题 , 主要是攻角可变机翼不安定 , 阻力估算小了 , 性能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 这一情况于6月份报告航空工业局之后 , 8月经赵尔陆部长批准 , 航空工业局决定停止试制东风107 , 但设计修改工作仍继续进行 , 发动机的试制工作也继续进行 。
在1959年1月东风107试制图纸完成以后 , 2-5月 , 飞机设计室又对图纸审查修改 , 5月完成了经修改过的图纸东风107A 。 在8月停止试制后 , 由于期望使用的红旗二号发动机难以按计划完成 , 飞机设计室还改型设计过东风107S 。 同年9月 , 根据厂党委的决定又设计了东风107Z战术侦察机 , 同时作为107A的试验机 。 后来又设计过东风107J教练机等过渡方案 , 都未投入试制 。
1959年3月 , 哈军工派于达康带领空军工程系几个同志到沈阳飞机、发动机工厂了解情况 。 当时工厂同时试制两种飞机 , 要求东风113于当年试制出来向国庆节献礼 。 工人们每天敲锣打鼓到第二设计室 , 要求送生产图纸下车间试制 。 于达康同教授、教员、设计组长、车间主任、工程师、工厂领导、老工人、军代表都谈过话 , 边谈边研究、他们的意见基本一致:今年国庆节肯定试制不出来 , 明年国庆节也试制不出来 , 再过10年完成试制任务也没有把握 。 他们认为当时有三大困难 。
首先 , 要做的许多试验无法进行 , 如:空气动力试验 , 学院的低速风洞才开始设计 , 工厂的高速风洞、天秤未过关 。 又如:飞机弹射座椅试验 , 发动机的叶片、燃烧室、尾喷口等部件实验和发动机高空试验 , 因没有实验室无法进行 。 还有“热障“问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攻关 , 尚无结果 。
#东风#大跃进中国曾欲造世界最强战机为何遭失败?
文章图片

其次 , 需要的许多材料 , 如飞机需要的钛合金、有机玻璃、泡沫塑料、硅橡胶和发动机需用的耐高温高压的多种高强度钢材我国还没有 。 制造无线电元件的锗 , 国内研制的质量太差 , 硅国内尚未研制出来 。
第三 , 需要的新工艺 , 如钛合金、发动机叶片的加工等等 , 国内尚来研制出来 。
于达康把东风113试制的情况和困难向哈军工领导汇报后 , 他们认为问题比较大 , 确定:立即通知学院在工厂参加研制的师生 , 不要把设计图纸下到车间 , 以免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 同时 , 向中央军委报告 , 说明在东风113研制过程中需要的试验条件、新工艺、新材料和许多重大技术问题目前国内都未过关;而要解决这些重大问题 , 估计需要10年时间 , 因此东风113飞机1959年、1960年不可能上天 。 面对这些情况 , 是继续搞下去 , 还是停止另作部署 , 请求中央、军委给予指示 。
1959年哈军工400多名师生在工厂进行详细设计 , 由于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和材料问题并且和工厂产生一些矛盾 , 试制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 , 到1959年9月 , 试制东风113的工时仅完成1034个 。 为此 , 试制领导小组于10月22日召开第三次会议 , 决定为确保东风113试制 , 停止东风107的试制 , 并且准许东风113设计性能降为M2.0-2.5 。 会后 , 沈阳飞机设计室与第二设计室合并 , 主任是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专科主任王秀山 , 副主任为罗时钧、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杨庆雄、黄序 。 沈阳发动机厂的两个设计室也合并 , 主任是董绍庸 。
此后 , 当时的一机部有50多个工厂大约1000多人投入了设计试制工作 。 东风113飞机结构图纸和大部分系统图纸于1960年4月完成 , 经过质量整顿运动修改后于1960年6月发出约30000张A4纸;发动机结构图经重新设计于1960年2月发完 , 无线电高度表 , 信标测距器、超短波电台于1960年初制成样机进行试飞;有20多种电气附件在常温下达到了设计要求;机载电子计算机可在室温条件下连续工作3小时;机载6管炮研制也取得了进展 。 截至1960年底 , 沈阳飞机厂已生产80个东风113的零件 。 至1961年4月 , 沈阳飞机厂用于东风113的试验件、非标准试验设备、部分风洞模型的工时达15万多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