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子】伍子胥是有名的忠臣,为何他的建议夫差就是不听( 二 )


我们如果把汉换成周 , 是不是也没什么大问题?
我们如果把蜀汉换成吴国 , 把诸葛亮换成夫差 , 把孟获换成勾践 , 是不是也没什么大问题?
吴越争霸之后七百多年 , 蜀国丞相诸葛亮立志北伐 , 在这之前的公元225年 , 他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 , 前往南中(云、贵地区)平定叛乱 , 对当地土著首领孟获 , 更是七次抓住 , 又七次放走 , 在彻底降服了孟获之后 , 他仍然任命孟获为当地的行政长官 。 之后诸葛亮对南中既不用留人 , 又不留兵 , 更不用运粮 。 从此安心北伐 , 六出祁山 。 这就是七擒孟获的故事 , 被传为千古美谈 。

【魏平子】伍子胥是有名的忠臣,为何他的建议夫差就是不听
本文插图

七擒孟获
实际上 , 夫差的做法与诸葛亮并无不同——目标远大(欲…全周室vs兴复汉室) , 矢志北伐(伐齐逼晋vs六出祁山) , 北伐前先平定南方(七擒孟获vs夫椒之战) , 平定之后南人制南(越人制越) , 高度自治 。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 , 如果在诸葛亮以倾国之力全力北伐的时候 , 孟获在后方像勾践那样 , 偷袭无险可守的成都平原 , 后果会是如何呢?诸葛亮还会使是现在的评价吗?为什么夫差这么做会失败?
我们不禁疑惑 , 有夫差的前车之鉴 , 为什么诸葛亮还敢放心大胆的留用孟获 , 不留兵不留人 。 难道他真的能未卜先知 , 能掐会算?还是诸葛亮在夫差失败的基础上 , 吸取了什么教训呢?
我在拙作《春秋时基本都是晋楚争霸 , 为何到了晚期突然变成吴越争霸》有过论述 , 种种迹象可以表明 , 越国实质上是楚国扶持的代理政权 , 因此越国能“十年生聚 , 十年教训” , 离不开楚国在背后的大力支持 。 特别是前476年 , 就是勾践发动对吴国的总攻的前一年 , 《吴越春秋》中更是有着楚国申包胥出使越国的记载 , 所以与其说是勾践卧薪尝胆 , 一定要消灭吴国 , 不如说是楚国处心积虑报复 , 在自己腾不出手的情况下找了越国实现自己借刀杀人的目的 , 正如晋国借吴国的刀杀楚国一样 。
而诸葛亮正是吸取了夫差的教训 , 当时唯一和云贵地区接壤 , 有可能会背后支持孟获的政权 , 当属东边的孙吴政权 , 所以诸葛亮在南征前两年就“遣使聘吴 , 因结和亲” , 和孙吴重新发展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 , 以稳定后方 。
事实上 , 蜀汉对于南中的统治 , 也没有想像中的稳固 , 诸葛亮走后没多久 , 南中的反叛陆陆续续的一直存在着 。 三国志·蜀书. 黄李吕马王张传》后军还 , 南夷复叛 , 杀害守将…十一年 , 南夷豪帅刘胄反 , 扰乱诸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 , 叟夷数反…
好歹没有外部势力介入 , 因此蜀汉的大后方总体还算安定 。 而在诸葛亮去世后 , 蜀汉政权也进行了战略收缩 , 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南中的开发利用上 , 结果和平竞争了二十年后 , 北方的曹魏政权将中原地区整合完毕 , 很轻松的就将蜀国灭了 。
伍子胥凭借对楚国的了解 , 深知越国底细及将来一定会对吴国造成的巨大的威胁 , 因此一而再 , 再而三的规劝夫差灭越 。 夫差的人生选择
夫差凭借对中原的了解 , 深知走和平发展的路线 , 边陲地区的吴国是无论如何竞争不过中原诸国的 , 当时中原地区正处在大规模变革的前夜 , 数十年后 , 田氏代齐 , 三家分晋 , 李悝变法 , 吴起变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大戏将纷纷在中原大地上演 , 吴国如果此时调头对付越国 , 花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开发吴越地区 , 到时候也将会毫无机会 。 所谓时不我与 , 与其坐以待毙 , 不如放手一搏 , 抓住变革的间隙 , 实现北进 。 因此他积极的挖掘干沟 , 力图北上 , 在老家被越国抄了之后 , 夫差甚至一度还想攻打宋国 , 移都中原 。
【【魏平子】伍子胥是有名的忠臣,为何他的建议夫差就是不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