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不烧纸钱,清明节的历史演变,三节合一
文章图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子繇
暖风微雨的时节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来了 。 古人说“春分后十五日 , 斗指乙 , 则清明风至” , 清明时节 , 万物生长 , 清朗明净 。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节俗 , 而在这之中清明节无疑又是特别之特别的一个节日 。 这首先在于清明节具有“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 , 其次清明节的调性亦属特别 , 它一反欢乐祥和的节日常态而独独成为一个悲伤肃穆的节日 。 而最特别的一点则是清明节其实并非一个节日 , 而是融合了三个节日 。
在清明成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之前 , 它首先是一个节气 , 形成始于汉朝 。 清明时节正值早春三月 , 是一年中春耕春种的黄金时节 , 农谚有云“清明前后 , 点瓜种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清明节的真正兴起是在唐代 , 从那时起到今天 , 清明节的节俗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但两大主流习俗却无外乎是祭扫和踏青 。 说到这两种节俗的由来 , 就要先提到一个与清明节气十分临近的古老节日——寒食节 。
文章图片
一、抱团取冷
清明节与寒食节的融合 , 可将其戏称为“抱团取冷” 。 寒食节的节期紧临清明 , 汉代时将其定为清明前三日 。 寒食节早在先秦之时就已存在 ,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晋文公为纪念被焚而殁的介子推 , 下令每年逢介子推忌日要禁火吃冷食 。 但实际上民间的传说只可算是后来的附会 , 因为“禁火”之俗在周代便已有之 。
那时的人们认为每逢三月初 , 天上的龙星初现于东方之时极易引发大火 , 所以民间就要禁火 , 因为不能生火做饭 , 所以就只能吃冷食 , 故名“寒食” 。 也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 , 这是源于先秦时人们换季改火的习俗 。 上古时期 , 人们钻木取火 , 由于每一个季节生长出的木材不同 , 所以取火所用的木材也要循季而换 。 在“新火”未到之前便要有一段禁火的时日 。
无论是附会传说 , 还是天象信仰 , 亦或是换季改火 , 总之寒食节在后世逐渐形成了禁火吃冷食和祭祀扫墓的习俗 。 扫墓之俗在唐代时更为盛行 , 朝廷考虑到官员回家祭扫的问题 , 便诏令全国开始将寒食并清明一起放假三日 , 后来又增至五日甚至七日 , 俨然一个黄金周小长假 。 唐朝大历十二年 , 朝廷敕令“自今以后 , 寒食同清明” , 再加上后世禁火习俗渐衰 , 清明节便逐渐取代了寒食节在民间节日中的地位 , 人们渐渐只知清明而鲜知寒食了 。
文章图片
二、上巳节
上巳节同样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日 , 它起于春秋末期 , 起初是在农历三月的上旬巳日 , 魏晋后改为三月三 , 但“上巳”的名称一直保留了下来 。 上巳节的节俗主要有三 , 一是祓禊 , 人们在这一日会去水边进行祭祀并于水中沐浴 , 以洗去污浊与秽气 。 二是招魂 , 到郊外或水边召唤亡亲的魂魄 , 同时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 。 三是春嬉 , 在这一日 , 人们会到郊外踏青嬉游 , 这同时也是少男少女们艳遇与择偶的好时机 。
古代文人多利用上巳节春游的节日氛围来交游宴饮 , 著名的“曲水流觞”便是那时文人们偏爱的活动 。 上巳节的节期与清明亦十分相近 , 于是渐渐地 , 上巳节的祭祀与踏青春游的活动也融入了清明节的节俗之中 。 到了宋代 , 寒食、上巳、清明三节逐渐合而为清明一节 。
文章图片
清明节俗全国各地大同而小异 , 就拿节令食品来说 , 有些地方仍保有吃冷食的习惯 。 例如山东即墨地方的人会在清明节吃冷饽饽 , 而长岛地方的人也会吃冷高粱米饭 。 晋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这天会做一个名叫“子福”的食物 , 所谓“子福”就是在白面大馍里包上红枣、豆子、核桃等 , 再盘成龙形在中间扎一个鸡蛋 。 “子福”用于祭祖 , 但完成祭祀仪式后就可以给大家分食 。 之所以叫作“子福” , 便是取子孙有福之意 。 江南地区则有吃青团的习俗 , 将艾草汁混进糯米粉 , 再包进豆沙或莲蓉 , 用芦叶垫底上锅蒸熟 。 青团吃起来不甜不腻 , 带有一种清淡悠长的青草香 。
推荐阅读
- 朝文社历史上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
- 朝文社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
- 「朝文社」看看这些段子,元朝是怎样一个朝代
- [朝文社]毫不体恤将士疾苦,为何其部队却能碾压匈奴?,霍去病苛待士兵
- 瑞迎曼▲我选择去往河北,纠结的唐朝文人:被长安抛弃后
- 「朝文社」为何韩信一路开挂,赵括马谡却活成了悲剧?,都是“纸上谈兵”
- 文史一盏茶■我想去看看——儒道思想影响下,唐朝文人的旅游生活,世界这么大
- 『朝文社』古代人不用上班?那钱从哪里来?
- 『朝文社』古代人不用上班?那钱从哪里来?,原创
- 朝文社■庞统的情商真的很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