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专家先后3次来访,美国立马告状,英国一查此人果然有问题

“曼哈顿计划”让美国拥有了原子弹 , 也极大地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 其本身说白了就是一项宏大的科研工程 。 然而 , 曼哈顿工程被称为“奇迹”并非过誉 , 相比于计划本身 , 其保密工作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 。 要知道 ,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 德国对核武器的研究一直领先于美国 , 正是美国密不透风的保密工作扭转了一切 。
[计划]专家先后3次来访,美国立马告状,英国一查此人果然有问题
文章图片

二战时期德军间谍有多强悍?我们不妨举几个具体例子:首先 , 说惯了德语的人再学俄语 , 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就跟日本人说英语听起来很奇怪一样 。 然而 , 德国间谍却能够把俄语练得十分标准 , 甚至连资深的语言专家都听不出破绽 。 德国人在二战时便把苏军官兵摸了个清楚透彻 , 后者的习惯、性格等都有样学样 。 令人发指的是 , 德军连苏军的勋章都仿制得以假乱真 , 反而因此出了岔子 。
原来 , 二战爆发后 , 苏联大片土地沦陷 , 工业生产能力遭到沉重打击 , 勋章的制作工艺直线下降;而德国人却并不了解这点 , 当精美的勋章出现在一堆粗制滥造的里面 , 自然显得格外刺眼 。 据说苏联内务部工作人员专门抓那些戴着精致勋章的人 , “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 , 德国人一贯的严谨让反间谍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 况且曼哈顿工程是一个直接动员了十余万人、前后有近54万人涉及其中的庞大工程 , 想让它隐蔽到和不存在一样 , 这几乎是难以做到的 。 然而 , 爱唠叨的美国人却做到了 。
[计划]专家先后3次来访,美国立马告状,英国一查此人果然有问题
文章图片

“曼哈顿工程”的运作是分散在田纳西州、新墨西哥以及华盛顿等地秘密进行的 , 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细致拆分 , 最大程度上达到“盲人摸象”的效果 。 即便如此 , 每一个参与工程的工作人员身份都要受到严密的审查 。 连爱因斯坦都没能亲自参与该计划 , 有一种说法便是他德国人且拥有瑞士国籍的身份令美国政府感到担忧 。
最初 , 奥本海默低估了工程的难度 , 认为只需要带着6名专家和100多名科研人员便可完成该计划 。 然而到了1945年时 , 他的核心团队已经变成了由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科学家、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组成的庞大群体了 。 这个团队中不乏诺奖得主 , 科研人员没有博士学位似乎都要低人一等 。 它可以被视为人类历史上阵容最豪华的科研团队了 , 为了这个团队的保密工作 , 美国政府和军方可谓是煞费苦心 。
[计划]专家先后3次来访,美国立马告状,英国一查此人果然有问题
文章图片

根据资料 , 每一位科学家都遭到了严密的监视 , 即便是对整个计划并不知情的年轻工作者们也被严格训练以做到用暗语交谈;每一份文件的收发都要经过审查 , 甚至连掉落在办公室里的卫生纸都需专人处理 。 据统计 , 在整个计划的过程中 , 有超过2000个职员因口风不严而受到处理 , 被剔除出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打回原处” , 而是有人负责善后处理 。 美国方面为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将所有因素与曼哈顿计划隔离开来 , 以防止它们对计划产生任何一点负面影响 。
客观地讲 , 曼哈顿计划的科研团队确实是好用 , 可以说是攻无不克 , 但组建时也非常困难 。 美国政府在制定计划时 , 对每一名目标的科学家都做了编号 , 掩盖他们的行程 , 实则招募他们暗中为计划工作 。 为了得到部分人才 , 美国也不惜用尽关系达成目的 。 例如 , 正是在英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 , 他们才把世界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玻尔从丹麦营救出来 , 化名贝克秘密为美国服务了2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