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俄国』拧开欧洲大战的阀门:克里米亚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若最小的反抗力量与最大的攻击力量相当 , 则可取得平衡 。但实际情况仅允许人为的非稳固的平衡存在 , 唯有若干大国秉持中庸及公正之精神 , 此一平衡始得以持续 。
——(法)塔列朗战争的起因
克里米亚战争在近代欧洲外交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因此 , 对其起因的分析也应立足于19世纪欧洲外交格局的演变 。
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 , 欧洲形成了以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及随后被接纳的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协调机制” 。其核心运作原理在于 , 经过拿破仑战争的教训 , 五大国认识到只有彼此尊重各方的核心利益才能避免欧洲大战的重演 。但是 , 与以往的战后安排不同 , 拿破仑战争带给欧洲的不仅是战争的恐怖 , 还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派思想 。因此 , 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施展其高超的外交技艺 , 在欧洲协调的框架内 , 又打造了一个由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组成的“保守派同盟” , 相互支持共同压制欧洲的自由派力量 。在这个同盟内 , 奥地利民族成分复杂 , 是保守派最薄弱的环节、普鲁士的实力尚不足够强大 , 因此 , 俄国成为了欧洲保守力量最坚实的后盾 。
『欧洲,俄国』拧开欧洲大战的阀门:克里米亚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维也纳会议 , 欧洲均势外交的杰作
虽然同为欧洲协调的一员 , 英国和法国对“欧洲协调”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欧洲协调对英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是因为 , 欧洲协调在客观上实现了欧陆国家之间的势力均衡 , 大英帝国在此一时期也达到了国势的顶峰 。但是 , 英国也十分担心欧陆国家以欧洲协调的名义对他国的干涉 。一旦这样的行动成为常态 , 就会严重威胁到英国的行动自由 。因此 , 英国始终对欧洲协调持一种警惕的态度 。1848年革命中 , 俄国帮助平定了奥地利国内的乱局 , 成功压制住了自由派运动 。再加上 , 俄国对波兰的实际占领、对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蚕食以及对印度殖民地北部边界的威胁 , 使得英国对俄国的恐惧达到了顶峰 。
法国的态度就更值得玩味了 。1848年革命对欧洲外交格局的一个长远影响就是拿破仑三世的上台 。拿破仑三世一心想重建他叔父拿破仑大帝的荣光 。因此 , 他设计了一条乍看上去颇为长远的外交战略 。其核心逻辑是这样的:拿破仑三世认为 , 欧洲协调的本意就是为了防范法国的崛起 。因此 , 破坏欧洲协调是重建法国荣光的关键;由于俄国是欧洲协调和保守派同盟的中流砥柱 , 因此 , 关键中的关键就是破坏俄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外交操作中 , 拿破仑三世利用英国对俄国的恐惧以及法国作为欧洲自由派“圣地”的地位 , 联合英国、支持自由派运动 , 从而一步步的瓦解“欧洲协调” 。挑起克里米亚战争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战前的外交危机
克里米亚战争直接的导火索是法国对俄国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基督教圣地的保护权发起的挑战 。奥斯曼帝国境内拥有众多的基督教徒 , 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因此 , 拥有对奥斯曼帝国境内基督教圣地的保护权不仅仅关乎宗教 , 更能给本国在东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面对这一情势 , 奥斯曼帝国是喜闻乐见的 , 因为他们非常希望能有其他国家介入抵消俄国的影响力 。
面对法国的挑战 , 俄国的外交战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一方面 , 俄国错误的引用1774年的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来主张自己的权力 。但是 , 该条约中并没有规定俄国拥有对奥斯曼帝国圣地的保护权 。相反 , 这一权利只是俄国在随后的时间里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抢来的 。
『欧洲,俄国』拧开欧洲大战的阀门:克里米亚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