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止戈为武,汉初对匈奴和亲政策之由表及里( 二 )


被围后 , 刘邦对于刘敬:高帝至广武 , 赦敬 , 曰:"吾不用公言 , 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乃封敬二千户 , 为关内侯 , 号为建信侯 。
刘邦之所以对于刘敬前后态度差别如此之大 , 完全是因为他在白登吃了大亏 , 上一次让他吃亏的还是老对手项羽 。其实说白了 , 对于刘敬的态度 , 是刘邦自己在找台阶下 , 证明暂时不宜攻打匈奴 。
既然现阶段不宜攻打匈奴 , 那么对于这个凶狠的邻居总要有安抚的办法吧 。关键时刻又是刘敬站了出来 , 他给刘邦的建议是"和亲" 。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之 , 厚奉遗之 , 彼知汉適女送厚……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 , 彼亦知 , 不肯贵近 , 无益也 。"
其实和亲这一办法并不是刘敬首创 ,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很早就有这种政治联姻 。但刘敬在此时提出和亲政策无疑是最符合刘邦心理的 , 因为他也不想去打仗 。
可以说西汉的和亲就是由刘敬提供的一套解决与少数民族处理关系模板 , 只不过刘邦没有采用刘敬的全部建议 , 那就是由真正长公主改为宗室女 , 这也是刘邦怕老婆所以才改了 。其实这样也无可厚非 , 毕竟那时的信息传递在达到一定距离后 , 基本算是堵塞了 , 换句话说就不是长公主 , 匈奴也不会知道 。
「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止戈为武,汉初对匈奴和亲政策之由表及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和亲
◎和亲的表和里
和亲说白了就是一种政治联姻 , 根本目的是要达到一种政治目的 , 和亲是手段而已 。如果把白登之围看做是汉初和亲政策的表层原因的话 , 那么其深层次原因有必要再一次啰嗦一下 。
和亲的表层原因在若干年以后成为汉朝大臣劝吕后面对冒顿单于"情书"冷静的理由 , 但吕后之所以能这么快冷静下来 , 并不是因为此表层原因 。
深层原因一 , 成本小效果好
首先 , 不管和亲政策好与坏 , 若将它与战争相比 , 它无疑是处理与别国关系成本较小的一种 , 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
其次 , 从皇帝的角度看 , 他只需要从皇家中的女性出一个名额就可以了 , 这个名额甚至可以是毫无轻重的侍女 。无论对于朝廷还是皇族来说损失最小 , 特别是相较于战争来说 。
在白登之围中 , 汉朝可以出动了几十万人的部队 , 此项军费消耗对于新建的朝廷来说确实有点吃不消 。
深层原因二 , 家底薄
汉朝建立之初 , 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 秦末农民战争 , 四年的楚汉战争 , 多年的经济基础被消耗一空 。按照现在来说 , 刘邦及其团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就是要保证农业的稳定 , 显然战争不能做到这一切 。
汉初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休养生息 , 现实的经济状态导致汉初无为之治思想盛行 , 成为帝国行政的指导思想 。
汉初在剪除异姓王的战争中已经消耗本来就孱弱的国力 , 再与匈奴进行动辄几十万军队参加的战争 , 对于王朝的稳定来说是致命的 。
深层原因三 , 缺乏成熟的骑兵部队
战国七雄的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知道 , 可以很少人知道汉初时马匹的短缺 。汉兴 , 接秦之弊 , 诸侯并起 , 民失作业 , 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 , 人相食 , 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 而将相或乘牛车 。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 , 国家大臣那时坐的基本都是牛车 , 可想而知所谓的骑兵部队基本不成形 , 而骑兵部队是对付匈奴的主力兵种 。
匈奴在冒顿单于时已有"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 简单的来说 , 那时匈奴就是三十多万的骑兵部队 , 而这一点却是汉初所不能比拟的 。这样的情况一直经过文景之治才有所改变 ,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大规模变化 。
深层原因四 , 新生汉朝遇到强盛匈奴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 , 时大时小 , 别散分离 , 尚矣 , 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 , 尽服从北夷 , 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 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