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三 )


发掘@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文章图片

【发掘@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五、保护技术不行
这是现在不少官方和专家谈的最多但也是最忽悠人的理由 , 已经老生常谈了十几二三十年 , 成了八股调和防弹衣 。 一有什么人提出挖帝王陵墓 , 就搬出保护技术不过硬、丝织品可能硬结、器物会变色等几个技术保护难的说辞来抵挡一阵 。 这在老高我看来 , 貌似专业 , 看似科学 , 其实并无新意 , 更无深意 。 要命的还在于这个说辞的误导性很强 , 其潜台词就是一旦保护条件成熟了 , 技术难题攻克了 , 就万事具备 , 只欠我们甩开膀子大挖快挖拼命挖了 。
其实 , 挖秦始皇陵这类大陵墓哪有这么简单?假使地宫中的文物没有被盗掘或破坏 , 肯定极为丰富 。 但彩绘、帛画、壁画、漆器、竹简、陶器、木器的保护将随之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 , 地宫本身的维护也马上会变成巨大的无底洞般的难题 。 2006年《中国文物报》曾报道说 , 即便不是丝织品等有机物 , 就是兵马俑这样的无机物 , 天长日久 , 暴露在外 , 还生出了几十种病菌 。 为了攻克保护技术难关 , 科技人员连续攻坚 , 费尽了心力 , 才暂时解决了眼前的麻烦 。 可见 , 即便不说拙文上篇前面讲到的四个难挖的理由 , 就是看下面的原因 , 随便动用哪一条 , 也都是挖与不挖两说的 。
六、发掘能力够不够与研究能力行不行?
挖秦始皇陵不仅存在发掘之后能不能保护的难题 , 其实还有发掘本身会不会有重大失误的风险?更有我们现在具不具备研究能力的困惑和担忧?
地宫的发掘涉及一系列勘测、钻探、发掘、修复技术 , 我们没有科学揭露土木建筑陵寝的先例 , 缺乏直接发掘的经验 , 谁能保证考古学家的发掘不发生工作上的失误?!从考古学角度看,推动考古学进步的是发现本身和发现的方法——错失了发现可以把机会留给技术能力肯定更强的后人 , 但由于我们现今所用方法或研究能力的失误和局限 , 却是历史性的罪过和遗憾 。 面对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和不可逆的历史文化遗产 , 谁敢轻描淡写地说句“付学费”了事?谁来埋单?向谁问责?纳税人能答应么?公民能干么?
七、投资多大?
中国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 , 也不差钱了 , 但投资立项发掘秦始皇陵这样大规模的陵墓 , 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将是巨大的 。 假如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 缺口太大 , 后续不足 , 发掘工作根本无法启动 , 更难以维系 。 当今 , 国内平地起建一个省级博物馆 , 不包括土地和搬迁 , 按现行的馆舍造价至少也得上亿元 , 这还是被人笑话的低廉价格 , 造价3亿的现在早已不再稀奇 。 前两年的一个实例是苏州博物馆 , 请贝聿铭先生设计 , 建筑面积只相当于秦陵地宫的1/10左右 , 总投资高达3.39亿元 。 前不久甚至还有媒体的报道说 , 四川汶川地震博物馆光计划预算就要23亿人民币左右 , 举国哗然 。 那挖秦陵要多少投资?挖好了后建造秦陵博物馆又要投资多少?造好了博物馆日常的维护和保护又要多少投资?这恐怕不是拙文能预算的了 。
发掘@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文章图片

再说人力和物力 , 就更难以预料 。 记得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最紧张的关头 , 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支考古队同时作业 , 那还干了十多年 , 只抢救出淹没区十分之一左右的主要文物 。 秦陵考古是凭陕西自己的力量干 , 还是也募集全国甚至世界的考古人员 , 都不好说 。 加上几百上千乃至数万人的考古规模和相关间接配人员 , 简直是堪比“大会战”了 。 即便衣食住行 , 吃喝拉撒两项 , 也够承受 。 现在已经规划在建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也是国家重点工程 , 投资5 亿多元 , 占地规模56.25平方公里范围 , 相当于七、八十个故宫 , 这几乎是一个城市的规模了 。 三峡工程的成果之一是成立了重庆直辖市 , 秦陵动工的结果会不会出个西安或咸阳直辖市呢?所以 , 我们实在得佩服秦始皇 , 当年有70万人参与修建他的陵墓 , 他和他的臣下们是如何调度和协调修陵大军的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