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鱼翔浅底: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线的故事( 二 )
林迈可还特意找来燕大物理系英籍教授班威廉帮忙 。 林迈可和校长司徒雷登一起住在临湖轩 , 日本宪兵一般不敢搜查这里 , 相对安全 , 于是组装工作就在林迈可的宿舍悄悄进行 。 林迈可负责线路设计 , 肖田和班威廉一起焊接组装 。
文章图片
不到一个月 , 组装工作就初见成效 。 这时 , 如何与平西根据地取得联系 , 尽快将物资送出去成了棘手的问题 。
北平沦陷后 , 成了一座“孤城” , 城里是沦陷区 , 各个城门都被日本兵严防死守 。 在城内 , 日本宪兵日夜搜查 , 特务横行;在平郊 , 频繁清乡 , 增设碉堡和封锁沟 , 妄图阻断地下党和根据地的联系 。 想要把这么重要的军事物资送到根据地 , 简直比登天还难 。
为了保持城内和平郊抗日根据地以及平郊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 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晋察冀分局先后派遣机智勇敢、政治可靠的干部 , 组建了严密的地下交通网 , 如同一条条血脉 , 连通了北平与各根据地 。
肖田化装成商人 , 混过几道日军卡哨 , 进入妙峰山 , 与平西游击队队长张清华取得联系 。 张清华根据组织指示 , 很快帮助肖田在燕京大学建立起交通站 , 地点就是肖田工作的机器房 。 赵麻子和伊之就是交通员 , 他们以粪车为掩护 , 从1938年秋至1942年春 , 先后将5部发报机、3箱大型空气电池、一大批药品、1台内燃发电机、一批照相、测量、绘图器材和大量电线、汽油、机油等物资 , 送到了根据地 。
文章图片
不速之客
没想到 , 打头的一个外国人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回答说:“我叫林迈可 , 是贝熙业的朋友 , 这是我的爱人和同事 。 ”
正晌午 , 管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 , 开门一看 , 门口站着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和两个挑夫 。 在这寒冬腊月 , 几个人已经冻得脸上通红 , 瑟瑟发抖 , 不停用嘴哈气 。 管家蒙了一脸 , “请问 , 您几位是?”
没想到 , 打头的一个外国人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回答说:“我叫林迈可 , 是贝熙业的朋友 , 这是我的爱人和同事 。 ”“贝大夫不在家 , 你们进屋里来说话吧!”
这天正是1941年12月8日 , 林迈可一早在广播里听到美日两国已经开战 , 当机立断叫上尚在熟睡的妻子和同事班威廉夫妇 , 一起将两箱早已准备好的大功率无线电台的零件 , 装到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后备箱里 , 坐上汽车 , 一脚油门踩下去 , 直冲出燕大校门 。
怕开车太过招摇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 车子驶过青龙桥后 , 林迈可一行决定弃车步行 。 他雇了两个农民挑夫 , 把行李藏在他们的大筐里 , 绕过温泉的日本人哨所继续西进 , 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了位于北安河西面山坡上的贝家花园 。
“其实我没有见过贝熙业大夫 , 也是通过朋友知道他的 。 ”林迈可说 , “我现在需要他的帮助 , 需要他替我们找到和八路军的联系办法!”
林迈可倒是心直口快 , 上来就直奔主题了 。 可他这一提八路军 , 着实把老管家吓了一跳!老管家惊慌失措地说:“您说的这些我可是不知道 , 贝大夫一时半会儿也不回来 , 您在这里也不宜久留 , 这样吧 , 我帮您再找几个挑夫 , 送您去山里 , 您自己再打听打听吧!”
管家随后出去,没一会儿的工夫 , 就找来几个相熟的挑夫 , 对着打头的老梁说:“你们小心点 , 里面的东西可贵重啊!”看着他们小心翼翼把两个大箱子放进大筐里 , 管家这才客气地对林迈可说:“您看 , 这会儿天还没黑 , 路还好走 , 要不……”林迈可也明白什么意思 , 不好意思再多耽搁了 , 谢过之后 , 随着老梁他们往山里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