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宗元直陈唐代科举取士弊端( 三 )


柳宗元此序作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 , 他二十八岁 , 刚入仕不久 , 为集贤殿正字 , 故曰位卑 。 可他却不顾先友之情 , 大胆直言为辛生叫屈 。 高郢是旧派大臣 , 永贞年位居宰相 , 因抵制革新 , 称病告退 。 后来宪宗监国 , 他也并未被复用 。 从柳宗元的序里 , 我们还能看到当时读书求仕人的精神风貌 ,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说:“笈典坟(背书箱) , 袖文章 , 北来王郡 , 笑揖群伍 。 ”“千里求仁人” 。 年青读书人身上透出一股愤发求进的豪情和精神 。 可大多数人寒窗十余载 , 饥寒交迫 , 屡试不中 , 就心灰意冷 , 或转入山林去了 。
兵法说科举
柳宗元向下第者传授用兵法对待科举考试的经验 。 《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说:“所谓先声后实者 , 岂唯兵用之 , 虽士亦然 。 ”用兵先造声势助威 , 古之用法 。 《汉书》广武君说韩信曰:“兵有先声而后实 。 ”柳宗元认为参加科举考试也应如此 。 他解释说:“若今由州郡抵有司(古代设官分职 , 事各有专司 , 故称有司 。 这里指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求进士者 , 岁数百人 , 咸多为文辞 , 道今语古 , 角(jué较量)夸丽 , 务(致力于)富厚 。 有司一朝而受者几千万言 , 读不能十一 , 即偃仰疲耗(mào昏昧不明) , 目眩而不欲视 , 心废而不欲营(经营) , 如此而曰吾能不遗士者 , 伪也(假的) 。 唯声先焉者 ,, 读至其文辞 , 心目必专 , 以故少不胜 。 ”
文中的韦七秀才是韦中立 , 他与柳宗远交往密切 , “久与居 , 益见其贤” 。 韦中立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考进士下第 , 柳宗元写《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鼓励他 。 其后五六年 , 至到元和十四年韦中立才进士中第 。 韦中立文高行愿(质朴 , 老实) , 可不被有司所录 。 柳宗元感慨说:“谷梁子曰:‘心志既通 , 而名誉不闻 , 友之过也;名誉既闻 , 而有司不以告(取) , 有司之过也 。 ’人之视听有所止 , 神志有所不及 。 ”这里明显对科举取士制度的不满 。
柳宗元诸序里 , 对下第的秀才寄予同情 , 鼓励他们“穷踬(zhì跌到 , 失败)不能变其操” , “屈抑不能贬其名” , 要“磨砺而坐待之” 。 柳宗元姐夫崔简的弟弟崔策 , 字子符 , “少读经书 , 为文辞 , 本于孝悌 , 理道多容 , 以善别时 , 刚以知柔 , ” 。 可“进于有司 , 六选而不获”;哥崔简遭冤贬至死 , 他“家有冤连” , “居草野八年” , 对科举已绝望的崔策下决心罢举不考了 。
柳宗元在永州时 , “崔子幸来而亲余 , 读其书 , 听其言 , 发余始志 , 若寐而言梦 , 醒而问醉 。 ”二人极为投缘 , 《柳集》有《与崔策登西山》诗五言十二韵:“非令亲爱疏 , 谁使心神悄?偶兹遁山水 , 得以亲鱼鸟 , 吾子幸淹留 , 缓我愁肠绕 。 ”可柳宗元还是没能留住他 , 只好献酒赋诗送之 。
其实当时人对科举取士早有非议 , 为此柳宗元在《送崔子符罢举诗序》开篇就借事发议:“世有病进士科者” , “俗其以厚 , 国其以理 , 科不俟(sì等待)易(改变 , 变换 。 )也” 。 他直言科举之弊 , 要求变易它 。 柳宗元自己科举顺利 , 却反对科举 , 这显然不是出于私利 。 这样的胆识 , 唐时没见第二人 , 后世也少见 。
【『柳宗元』柳宗元直陈唐代科举取士弊端】这是在捅官场的马蜂窝 。 所以到了清代乾隆时 , 纂修《四库全书》的程晋芳还在《摭言后序》里为这事非难柳宗元 。 章士钊有时的史眼够毒的 , 他往往会看出和说出别人浑然不觉的话来 。 他说:“尝论自贾谊、马迁以下 , 逮至中唐 , 论辩第一胆大者 , 应推子厚 , 以子厚敢于非圣 , 敢于反经而无所顾恤(xù顾念 , 顾忌 。 )也 。 ”此言确也 , 柳宗元年青时就养成仗义论辩的性格 , 至死也没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