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政策】揭秘日军“三光”暴行:华北根据地人口减少2500万( 二 )


【三光政策】揭秘日军“三光”暴行:华北根据地人口减少2500万
文章图片

据统计 , 1941年至1942年的两年间 , 华北日军组织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扫荡”132次 , 1万人至7万人的大“扫荡”就达27次之多 , 有时在同一地区 反复“扫荡”3至4个月 。 “扫荡”的伎俩更是五花八门 , 诸如“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纵横清剿”“反转电击”“辗转抉剔”“梳篦清剿”“拉网合围”“马 蹄形堡垒线”“鱼鳞式包围阵”等 。 虽然日军在作战命令和作战术语中并未有“三光政策”或“三光作战”一词 , 而称之为“烬灭作战”“彻底的肃正作战(讨 伐)”“彻底覆(讨)灭”“讨灭作战”等 。 但毫无疑问 , 它们“实际是非常接近、或是几乎完全一样的” 。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可谓是“三光政策”的始作俑者 。 而将其“发扬光大”的则是号称日本“三杰”的老牌侵华头子冈村宁次 。 1941年7月 , 冈村宁次 接替多田骏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 扬言“要在4个月彻底消灭华北的共产党和八路军” 。 为此 , 他纠集日军5个师团、6个混成旅团的大部和伪军共7万余人 , 用 其在朝鲜和东三省的“剿共”经验 , 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 , 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手段之狠毒 , 都是空前绝后的 。
【三光政策】揭秘日军“三光”暴行:华北根据地人口减少2500万
文章图片

日军在“扫荡”中惨无人道地推行“三光政策” , 制造了多起惨案 , 甚至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 , 进行细菌战 , 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古北口的长城沿线 , 制造了东西长 350余千米、南北宽40余千米的无人区 。 如1941年1月 , 日军血洗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 , 一次集体屠杀群众1300余人 , 焚烧房屋千余间 。 1942年 5月至7月 , 在对冀中区的大“扫荡”中 , 日军残杀、伤害、抓走群众高达5万多人 。 当时的华北地区 , 呈现出“无村不戴孝 , 处处是狼烟”的惨景 。
“三光政策”给华北抗日根据地带来惨重的损失 , 最困难时根据地面积缩小1/3 , 冀中、冀南、冀鲁豫、鲁中、冀鲁边等抗日根据地变成了游击区 , 有的还变成了敌占区 , 人口也由5000万锐减至2500万 , 八路军由40万减至34万 。 敌后抗战进入到极端困难时期 。
1941年7月7日 , 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朱德总司令撰写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第四周年》一文 , 指出:“敌后经济的特点 , 是敌人的封锁和 毁灭政策 。 在封锁方面 , 则隔断我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 隔断城市与乡村的来往 , 在毁灭方面实行其‘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口号 , 这种经济上的封锁摧 残 , 其为祸之烈 , 在敌后方显然比我后方要厉害得多 。 ”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对“三光政策”最早的正式表述 。
【三光政策】揭秘日军“三光”暴行:华北根据地人口减少2500万
文章图片

这一时期 , 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晋察冀日报》《八路军军政杂志》等我党我军主要报刊的社论、评论、消息 , 以及中共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 话中 , 不断出现“三光政策”这一用语 , 并做了更形象、更具体的描述与揭露 。 如1942年1月15日《解放日报》第三版刊登的《敌寇在华北的强化治安运动》 一文指出:“所谓‘三光政策’就是敌人每次‘扫荡’我根据地时 , 常挨村洗劫 , 将男女杀光 , 东西抢光 , 房屋烧光 , 造成一片焦土 , 使我军民无法安居 , 形成所谓 ‘无人区’ 。 在实行‘三光政策’时 , 敌人特别注意对我生产工具与牲畜之破坏与掠夺 , 企图根本摧毁我生产 , 以饿死我军民 。 ”“三光政策”作为侵华日军野蛮凶 残、奸淫烧杀、抢劫掠夺、无恶不作的代名词 , 为抗日根据地军民家喻户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