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楼宇雨』朱棣北伐为何只给大明带来二十年和平?( 二 )


蒙古诸部在化整为零的战术打法下 , 一旦遭遇了明军主力的直接打击 , 做法往往是且战且退 , 保全自身主力 。 而朱棣每每在取得较大胜利后便班师回朝 , 虽说是出于国力难支的考虑 , 但这也为北元三部保留了元气 , 使得他们虽受大败而能恢复元气 , 再行掳掠之事 。
对比汉武帝时期的北征 , 则比之朱棣时期有效的多:霍去病、卫青扫荡漠南、深入漠北 , 全歼匈奴主力 , 达到了“单于远遁漠北 , 漠南再无匈奴王庭”的效果 , 而朱棣的北伐却只是军事上的打击和压制 , 对蒙古诸部并没有进行歼灭战、围剿战 , 更多只是在遭遇战的层面 。
『旧时楼宇雨』朱棣北伐为何只给大明带来二十年和平?
文章图片
朱棣军事打击的不彻底 , 其实还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 , 就是朱棣对蒙古诸部的外交政策的失误 。
朱棣对蒙古诸部的外交方略并非国对国的外交方略 , 而是宗主对藩属的外交方略 。 蒙古三部中 , 兀良哈部(又称朵颜三卫)在洪武时期便已经向明朝表示了臣服 , 成为明的藩属 , 由宁王掌管 , 后在靖难之役时被朱棣夺走 。 兀良哈是北元三部中第一个向朱棣称臣的部落 , 而鞑靼和瓦剌则是态度强硬 , 拒不称臣 , 并且不断袭扰 , 甚至兀良哈也常与两部共同勾结扰明 , 这才使朱棣决心北征 。
由此可见 , 朱棣北征出发点不是要消灭蒙古诸部 , 直接统治漠南 , 而是要迫其臣服 , 建立稳定的宗藩关系 。 这个外交政策便注定了朱棣不会打垮三部 , 三部一旦被打疼 , 表示了臣服 , 朱棣也大概率会收兵罢战 。
而三部若反 , 朱棣又要再度北征 , 再次击溃三部 , 迫使三部再度臣服 。 这个政策也迫使朱棣的北伐具有极大的被动性 , 从史料中也可以得知 , 朱棣的北伐多是由于蒙古部族的不服号令和袭扰而发动 , 而对比汉武帝时期的北征匈奴 , 则具有主动性和明确的战略方针 。
『旧时楼宇雨』朱棣北伐为何只给大明带来二十年和平?
文章图片
这是基于汉武帝对匈奴政策是基于对敌对国的考虑 , 而朱棣对蒙古的政策是基于宗主对藩国的考虑 , 这使得两个时代的北伐在打击力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 总的来说 , 外交方略的问题导致了朱棣用兵不够彻底 , 战略不够明确 , 这北征也就始终完成的不算彻底 。
2.
政策缺乏延续性
朱棣驾崩后 , 他的儿孙没有贯彻他的意志 , 保持对蒙古诸部的攻势 , 这也是朱棣北伐没有达到百年和平效果的重要原因 。
朱棣生前五次北伐 , 再加上修《永乐大典》 , 设厂卫 , 迁都北京 , 派郑和下西洋等诸多政策的消耗下 , 国力损耗严重 。 明仁宗上位虽只有十个月 , 但他推翻了朱棣年间许多剥削民力的政策 , 一心恢复民力 , 仁宗死后宣宗即位 , 继承了乃父的政策方针 , 与民更始 , 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仁宣盛世 。
但是在开创盛世的同时 , 明宣宗对外却做出了一定的战略收缩:在北部明蒙边境的防线处 , 明宣宗放弃了位置靠前 , 地理位置辽阔的开平卫 , 而将防线整体后移 , 在南部 , 宣宗又因为黎利的反叛而选择放弃对安南的控制 , 自安南撤兵 。 虽然宣宗曾有亲率三千精骑大破阿鲁台部的战绩 , 但这能体现的只是宣宗个人的勇武 , 在整个宣宗朝 , 大明的对外战略整体上都是一个收缩的态势 。
『旧时楼宇雨』朱棣北伐为何只给大明带来二十年和平?
文章图片
明宣宗朱瞻基(别问我为啥明宣宗是个黑脸大胖子 , 朱老四一脉基本都长这个亚子 , 这是他们家族脸 , 不可能像朱亚文一样帅的--、)
宣宗的战略收缩 , 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 一来可以节减军费 , 用以解决永乐时期留下的大量社会治安问题 , 二来将军队撤至关隘 , 在宣宗看来是有利于强化守备的 。 基于这两点 , 宣宗做出了这个功在一时的决定 , 在实际上中止了永乐时期对蒙古的打压政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