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社】咖啡与手机,都只能算是一个金融产品,瑞幸与锤子( 二 )


所以 , 连续创业者选择项目时 , 往往从市场规模庞大、深度不足、有故事可讲、产品易标准化且技术含量低的终端产业入手 , 如共享单车、咖啡饮品、租房平台、药店等 。 但凡像重卡、发动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生物制药等产业 , 他们都会绕道而走 。
罗永浩不明智地选择了产业纵深很长的手机来玩金融项目 。 贾跃亭的生态系统则吸金太大 , 套现退出后留下的黑洞过于明显 。 工匠精神、生态系统 , 只是资本市场套现的故事 , 如果深入到真实产业经营之中则难以自拔 。
【【智本社】咖啡与手机,都只能算是一个金融产品,瑞幸与锤子】二、风险投资者:“公司产品”的贩卖者
资本市场上 , 很多假金融人、假银行家、假投资人 。 他们干的是资本贩卖的活 , 亦或是公司的贩卖者 。 他们与金融创新毫无关系 , 走的是几千年不变的套现老路 。
当然 , 我们不能否定贩卖者的价值 。 中间商赚差价 , 符合经济学规律 , 也符合现实需求 。 自从诞生了股票市场 , 贩卖公司股票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 。
金融产品的贩卖是一个击鼓传花的链条 , 从天使到上市 , 会经过几轮 , 甚至十几轮 。 任何一轮资本上车后 , 他考虑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价位套现下车 。
金融项目 , 有优劣之分 。 有些属于泡沫 , 本身这是一个伪需求、伪市场 , 通过资本补贴、概念制造等方式 , 硬生生造出来 。 等泡沫破灭后 , 一切归尘土 。 共享单车的资本狂欢过后 , 留下满大街的废铁 。 还有一种 , 它是一个真实的需求和市场 , 但被资本吹大了泡沫 。 比如 , 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疯狂开上万家店 , 上市套现之后则大量关店 。
难道风险投资者没有发现这是泡沫吗?为什么还要投泡沫经济?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 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哪些是骗局 , 哪些是泡沫 , 哪些是价值投资 。 但是 , 他们关心的不是泡沫问题 , 而是能否把泡沫项目卖出去 , 只要有人接盘 , 它就是好项目 。
投资者将这个故事讲得无比动人 , 先上车的人跟后上车的人讲 , 一遍一遍演绎 , 一轮一轮传递 。 前些年 , 一些资金盘、返利平台、P2P就是给投资者讲上市套现的故事 。 这两年金融监管高压 , 上市口子收紧 , 造成项目上市堰塞湖 , 项目上市套现遥遥无期 , 一些基金公司成为了最后的接盘侠 。
还有个把玩法是“曲线救国” 。 摩拜乘着美团大船 , 顺利套现了结 。 而ofo只能自生自灭 。
三、股票投资者:“公司产品”的接盘侠
资本市场 , 如果一级市场风险低、利润高 , 则大量二级市场的资金会流入到一级市场 , 打包项目上市 , 这样导致二级市场越来越低迷 。 最终 , 二级市场的崩盘 , 反噬一级市场 , 导致整个市场瘫痪 。
自新三板之后 ,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上市热潮 。 由于缺乏退市机制 , 大量资本寻觅项目 , 疯狂打包上市 , 造成股票严重的产能过剩 , 而市场资金则严重不足 , 二级市场越来越低迷 。 吃相难看 , 抽干水分 。
可能 , 最难理解的是 , 中国金融项目去美国上市 , 为什么美国股民敢当韭菜?这里有几个因素:一是美国股市采取注册制 , 上市容易 , 对创新公司包容性强 。 大量亏损中的金融项目 , 依然符合上市条件 。
二是信息不对称 , 很多美国股民并不了解中国这种公司的实际情况 。 有些项目不能简单的定义为泡沫项目 , 它可能有泡沫的成分 , 但有转正的可能 , 这恰恰是资本市场喜欢的项目 。 投机 , 本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 。
三是一些股票认购商其实是中国公司或者美国投资公司的中国合伙人 。 他们接盘后 , 在上市公司的包装和规则下 , 想办法再卖给下家 。
四是美股退市风险大 , 一些公司退市后很难再上市 。 但是 , 这种风险对美国公司威慑大 , 对中国项目没有多少约束力 。 公司一旦退市 , 无非就是改头换面 , 再制造一个“猫屎奶茶” , 再战美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