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用军事」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二战之后 , 中口径和大口径迫击炮渐成主流 , 自行迫击炮也日渐增多 。 这里介绍的 , 便是日本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
「晶用军事」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文章图片
持续发展的结果
日本军方比较重视自行迫击炮的发展 。 早在1956年就试制成功56式81毫米和56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 。 随后在1960年 , 它们被定型为60式自行迫击炮 , 主要配属给驻北海道第7师各步兵团的迫击炮连 , 装备数量一共22辆 。 60式81毫米自行迫击炮的战斗全重为10.1吨 , 乘员5人 , 主要武器是1门60式81毫米迫击炮 , 由小松制作所制造 。 60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的战斗全重为12.7吨 , 乘员5人 , 主要武器是1门60式107毫米迫击炮 , 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制造 。 1975年 , 日本又研制成功75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 。 它以73式装甲车为底盘 , 提高了机动性 。 但因第7师编制调整 , 此炮未能正式列装 。
「晶用军事」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文章图片
▲日本73式装甲输送车 。
到了90年代初期 , 日本军方感到60式自行迫击炮的性能已经落后 。 于是 , 从1992年起开始着手新型自行迫击炮的研制工作 。 研制工作是“双管齐下” 。 一方面由丰和工业公司按特许生产方式生产法国汤姆逊·布朗公司的MO-120-RT型120毫米迫击炮;
「晶用军事」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文章图片
▲海湾战争中法军的MO-120-RT型迫击炮小组 。
另一方面 , 由日立制作所完成底盘的改装工作 。 研制工作比较顺利 , 1996年定型为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 成为世界上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新军 。 当时世界上装备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国家有:德国、俄罗斯、伊拉克、英国、以色列、瑞典等 。 120毫米迫击炮成为自行迫击炮的主流火炮 。
「晶用军事」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文章图片
▲美海军陆战队进行M327迫击炮的射击训练 , M327迫击炮为美国引进法国MO-120-RT型迫击炮 。
按照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1996~2000年) , 1996年采购6辆 , 1997年6辆 , 1998年3辆 , 1999年3辆 , 2000年3辆 。 这样到2000年底 , 日军将拥有21辆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 60式自行迫击炮将被换装完毕 。
引进的迫击炮
新型自行迫击炮采用的火炮是引进并特许生产的120毫米迫击炮 , 由法国汤姆逊·布朗公司研制 , 全称为MO-120-RT型120毫米迫击炮 。 这是一种线膛迫击炮 , 采用尾部装弹方式 , 弹丸靠旋转稳定 。 而一般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多采用滑膛式、有翼稳定弹 , 炮弹从炮口装填 。
「晶用军事」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文章图片
这种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及座钣组成 。 身管内部为线膛结构 , 身管外刻有螺纹 , 可用来调整炮箍和炮身的相对位置 , 赋予火炮准确的射角 , 并增加身管的散热面积 , 算得上是“一举两得” 。 由于迫击炮弹的初速较低 , 再加上尾翼较长 , 很容易受横风的影响 , 使命中精度降低 。 而采用旋转稳定方式 , 取消了尾翼 , 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个缺点 , 从而提高命中精度 。 其公算误差 , 左右方向为射击距离的0.1%~0.15% , 前后方向为射击距离的0.4%~0.58% , 明显高于有翼稳定的迫击炮弹 。 其炮身长为2.08米 , 方向射界为左右各800密位(约45°) , 高低射界估计值为+30°~+85° 。 对车载迫击炮来说 , 高低射界的重要性不是太大 , 一般采用固定射角射击 , 通过改变装药量从而调节射击距离 。 例如 , 日本的107毫米自行迫击炮有4个固定射角:800密位(约45°)、900密位(约51°)、950密位(约53°)、1065密位(约60°) 。 估计96式也会采用固定射角射击 。 所配用的弹种有榴弹、照明弹、发烟弹、预制破片弹、火箭增程弹等 。 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8.1千米 , 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可达13千米 。 最大射速为15~20发/分 。 由于它的射速高 ,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 , 其火炮威力“可以与155毫米口径的火炮相匹敌” 。 弹药基数为50发 。 它的瞄准装置较简单 , 仅有一具分划式瞄准镜 , 可以进行概略瞄准 。 由于它主要采用原地停止间的固定射角射击 , 并不需要装多高级的火控系统 , 况且装简单的瞄准具还可以降低造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