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临《甘露帖》

北京联盟_原题是:林则徐临 《甘露帖》
『』林则徐临《甘露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宋 米 芾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 , 纸本 , 纵35.5厘米 , 横50.3厘米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米芾向人陈述他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居所“宝晋斋”的地理位置与建筑布局的信札 。当时“宝晋斋”已经落成十年 , 植物生长到可盖住一亩的区域 , 因此自称“一亩之居” 。释文:芾顿首再启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 , 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 , 临运河之阔水 。东则月台 , 西乃西山 , 故 “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 。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 , 以药植之 , 今十年 , 皆垂荫一亩 , 真一亩之居也 。四月末 , 上皇山樵人以异石告 , 遂视之 。八十一穴 , 大如碗 , 小容指 , 制在淮山一品之上 。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 。五月望 , 甘露满石次 , 林木焦苇 , 莫不沾 , 洁白如玉珠 。郡中图去 , 至今未止 。云欲上 , 既不请 , 亦不止也 。芾顿首再拜 。
『』林则徐临《甘露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林则徐临米芾《甘露帖》
1、 节临古人作品 , 一定注意内容的完整 , 不可过于随意 。2、 米芾所用为竹纸 , 笔画干净利落 , 精神抖擞 , 行笔痛快;林则徐所用为生宣 , 故而两人笔画形态有些差别 。现在竹纸仍有生产 , 临米时可以考虑选用 , 或尝试元书纸一类 。3、 观摩林则徐的临米之作 , 也许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林作本身 , 可以举一反三 , 同时参考诸家临米之作 , 进而对于米芾墨迹产生兴趣 , 看看古人如何理解古人墨迹 , 化为己有 。4、 对于古人的“临创不分家” , 要多加体会 , 一笔不苟且 , 整体上可以平常、平淡一些 , 但不可有病笔 , 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精气神 。
第一次听到《甘露帖》这名 , 以为是和“甘露寺”有关 。三国时 , 刘备曾来甘露寺招亲 。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 , 水天开阔 , 风景壮美 , 不禁赞叹“此乃天下第一江山” 。米芾在镇江生活了很长时间 。他的经典代表作《多景楼诗》中所提到的多景楼 , 就是在镇江的北固山甘露寺内 。公元1205年 , 南宋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 , 留下千古绝唱 。
此帖又名《弊居帖》 , “弊”是谦词 。米芾居所一点都不简陋 , 逼仄 , 其骨子里是自鸣得意 , 这一点可从米芾的文字领略到 , 洋洋自得 , 溢于言表 。《甘露帖》属米芾“得意之作” , 此时 , 米芾的技法已高度成熟 , 所见日广 , 故而非常自信 。因为是手札 , 整个状态比较从容 , 笔法跳宕 , 笔画粗细反差大 , 字形之间的连笔比较少 , 偶有牵丝 , 如惊鸿一瞥 , 所谓“八面出锋” , 不是故作虚言 。
林则徐乃晚清名臣 , 其生平为人关注 , 是因为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 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缺 。林则徐不但是员虎将 , 也是儒将 , 雅好“翰墨” 。所谓“翰” , 即是“文” , 古人要求“文”在先 , “墨”是书写 , “技”在后 , 两者缺一不可 。坊间曾为究竟技术与文化孰重孰轻争论不休 , 各执一词 , 其实都是以偏概全 。书法是一个整体 , 解剖之后 , 各取一端 , 结果只能支离破碎 。文化修养与技法锤炼不可偏废 , 一个要养 , 一个要练 , 相互促进 。很多人至今没有明白读书之意 , 以为书法家抓一本书在手里做做样子即可 , 事实并非如此 。读书可以促进人的思考 , 遇到想不通的问题 , 因大量阅读而打开了思路;再者可以潜移默化 , 变化气质 。林则徐的“文” , 通过他所撰名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 绿水无弦万古琴” , 还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