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多地发消费券促内需回补,这个技术活至少有五大讲究
本文插图
文|陈荣凯
编辑|王延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创国内消费 , 随着抗疫形势的好转 , 尽快促进消费回补 , 推动消费复苏 , 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恢复经济的重要选择 。
近期国内不少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 , 有的地方发券的金额还不小 , 颇受人关注 。
发放消费券的做法 , 在国际上并不罕见 , 有些是针对民生基本保障的 , 比如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Unconditional BasicIncome)、社会分红(Social Dividend) , 更强调维护社会公平 , 常会针对老弱病残等特定人群;也有一类是特定时期以刺激消费、抵抗衰退 , 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 。 现在各地发放的消费券 , 显然是后者 。
近年来 , 随着中国经济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 , 在本轮消费券的发放工作中 , 选择在线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已经是主流做法 , 但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消费券不能变成现金券 。 之所以发放消费券 , 其目的在于激发消费欲望 , 所以必须具备带动消费的乘数效应 , 政府的钱应该尽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 实现政府补一点 , 平台贴一点 , 商家让一点 , 带动消费多一点的效果 。 一些支付平台覆盖面广 , 核销方便 , 在发放消费券方面比较便利 , 但在联动商户方面能力相对较弱 , 要把政府的钱花出更大的效果 , 要注意发挥那些和商户联系紧密、具有丰富消费场景 , 对消费者有较强指引的平台的作用 。 平台和平台之间也可加强联动 , 形成叠加 。
二是消费券主要不是补刚需 。 在这次疫情中 , 受损最严重的是需要人和人见面接触的生活服务业 , 其次是一些耐用消费品 , 而生鲜零售、在线网购影响甚小 。 消费券如果用到超市便利店菜市场上 , 虽然可能短期的使用率比较高 , 但其实补贴的是本来就会产生的刚性消费 , 并未达到刺激新消费的应有作用 。 消费券的指向要更加明确 , 要多帮助受损严重、需要恢复消费信心和人气的行业 , 多帮助那些产业链条长 , 上下游带动能力强的行业 , 让商场慢慢有些人气 , 让餐馆渐渐多些食客 , 让家电家装也有人选购 。
三是消费券发放要兼顾公平和效率 。 刺激性的消费券 , 投放的重点是消费意愿强的人群 , 目的是激发更多的消费 , 所以不应过分强调普惠性 , 给每个人均分 , 钱太少 , 意义不大 , 金额大 , 财政也负担不起 , 它的作用在于当好潜在消费欲望的催化剂 。 但是 , 获取的消费券机会一定要公平公开 , 现在有些地方锁定一个平台上 , 排他性地发放大额消费券 , 事实上排斥了其他扩大消费的渠道 , 显失公允 , 甚至引发了学者关于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竞争的诟病 。 从实践操作上 , 政府在选择发放渠道时 , 应该充分考虑多渠道多场景 , 做到可比较可审核 。
【「财经杂志」多地发消费券促内需回补,这个技术活至少有五大讲究】四是扩消费要和保安全有机结合 。 现在境外疫情还在蔓延 , 风险依然存在 , 强调扩消费的同时 , 适当的安全防疫措施还不能完全取消 , 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不仅可以带动消费 , 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参与活动的商户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 营造安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
五是消费券的发放要虚实结合 。 财政的钱主要是起到引子的作用 , 发放消费券的总体金额毕竟是有限的 , 更多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导向 。 在消费市场乍暖还寒的时候 , 政府投放消费券应伴以相应的宣传 , 更多增强消费者走出家门到店消费的信心 。 而这种信心的恢复才是消费复苏 , 市面繁荣的根本 。
(作者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 )
推荐阅读
- 『追剧小能手』多家期货公司发布称 完成文华财经升级改造
- 乐居财经@龙湖集团获美贤国际增持420万股 涉资1.53亿港元
-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疫情之下,中国一季度经济怎么样?一张图,2分钟迅速了解
- 「乐居财经」中国奥园供应链ABS及ABN成功发行
- 【新世代财经】金融科技持续提速 地方政府和国有大行不断加持
- 『中访财经』即科金融违规助贷致借款人“被逾期”,与资金方相互推诿
- 财经涂鸦:办公用品供应平台OfficeMate获深创投投资,有意明年上市
- 「蓝鲸财经」康得新7折拍卖苏宁银行部分股权 长兴耀约接盘
- 蓝鲸财经■随手记启动网贷退出工作 此前屡被投诉余额无法提现
- @财经猎豹丨克莉丝汀连亏7年跌成“仙股”,元祖净利润微降仍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