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情 补短板 护民生
【来自重点工程一线的报道】
防疫情 补短板 护民生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紧复工复产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邱 玥
近日,在浙江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钱东小区,施工人员正戴着口罩进行施工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
【防疫情 补短板 护民生】钱东小区是一个有24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房屋老化、基础配套不齐、绿化破损严重,居民们对于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意愿十分迫切 。
3月10日上午,克服疫情影响,钱东小区改造项目工程率先启动,成为所在街道新年里首个启动的改造项目 。
“邻居们原本都以为受疫情影响,老小区改造会一直推迟下去,没想到这么快就启动了 。”住户王阿姨说,“看到社工和施工人员还冒雨在河边清理树枝,赶进度,心里特别感动 。”
“这次钱东小区改造采取了居民‘点菜’、街道‘下单’的模式,我们在充分征求了居民意见后,将最受居民关注的项目全部列入改造范围 。”西门街道城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主要包含了完善基础设施、修缮改造房屋、提升环境质量、完善公建配套、改造技防设施等项目,总投入1842.31万元,计划施工周期180天,改造完成后,将惠及1580余户4300余人 。
一方面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复工,另一方面努力补齐城镇老旧小区建设短板 。在浙江,除了让居民深度参与到新家园的建造之中,不少老旧小区改造还兼顾补齐防疫短板,让改造成果在战疫中发挥积极作用,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肯定和认可 。
“刷脸就能验健康码、开门禁,我们小区现在可高端了……”家住杭州城西金田花园小区的张女士说,现在只要刷脸就能进出小区,非常方便 。
在此轮老旧小区改造中,智慧安防系统进入了许多杭州的老旧小区 。从小区大门到住户单元配备监控网络、楼道门禁和综合管理平台,不少小区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判断来客是否为本小区居民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比对”,便可准确快速掌握住户实时健康码状态,大大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效率和智能服务水平 。
城镇老旧小区大多缺乏物业管理,一旦缺乏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的机制,改造后的效果也难以长期保持 。为此,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近日出台的文件中专门提出,提升城镇老旧小区管理能力,要在总结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基础上,建立完善城镇老旧小区应急管理制度,巩固防疫成果 。
3月18日上午,在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小河路295号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开工仪式上,60岁的冷美娣和另外4位居民议事会成员不仅站到了“主席台”上,宣布自家小区的改造正式开始,而且与建设单位代表签署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小区施工公约》 。
“以前都是领导们宣布开工、签责任书,现在是我们居民直接上台跟建设单位签,感觉在老旧小区改造这件事上,我们老百姓成了主角 。”小区住户林雅芬说 。在开工仪式上,居民代表与建设单位约定,要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日清日运制度 。对小区居民而言,人人都是监督员 。
在拱宸桥街道有关负责人看来,通过探索一系列居民自治方式,不仅能在各种不同需求中找到平衡点,而且让政府部门和居民有了“双向获得感” 。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我国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 。改造内容包括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修完善等,还包括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套和加装电梯,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建停车场、活动室、物业用房等,还可完善社区的养老、抚幼、文化室、医疗、助餐、家政、快递、便民、便利店等设施 。试点证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花钱不多,惠及面广,不仅帮助居民改善基本居住条件,也是扩大投资激发内需的重要举措 。
专家说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此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社区防疫的重要性,也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改造过程中要注意规划出消防、急救等专用通道,对公共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并留有实施封闭管理的可能;加强小区数字化建设,在改造方案中需统筹考虑,为智能设施和5G基础设施预留接口等 。通过硬件设施的升级,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居民才能在改造中有获得感、幸福感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后续维护管理中,只有充分发挥居民共建共治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成果让百姓共享的目的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美国土安全部:疫情下,恐怖分子或对杂货店、病毒检测点下手
- 4月9日以来哈尔滨新冠肺炎疫情已致51人感染,含多名医护
- 中美高级官员召开视频对话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共克』山东工业技师开展疫情日常防控培训与应急演练
- 「推荐」疫情是如何暴发的?美英法抱团甩锅中国,背后用意须警惕
- 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国家卫健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民调:三分之二受访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应对疫情过慢,党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