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一场中国特洛伊战争:南宋与蒙古元在襄樊鏖战

有些事情是没得商量的 , 对忽必烈来说 , 征服南宋就是其中之一 。 他已经试过一次 , 但失败了 。 忽必烈和他祖父一样 , 不会因失败而气馁 , 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的1268年 , 他重新回到对宋战争上来了 。 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 南宋境内河流纵横、城市棋布 , 而蒙古和北中国大部分却不是这样的 。
关键是长江天险 , 其下游坐落着宋都杭州 , 所以 , 任何一次进军都必须沿江而下 。 长江由西向东流淌 , 忽必烈军则从北面攻来 , 但蒙—宋边界中段正好有条重要支流汉江 , 它向南奔流 , 形成一条河路 , 直通长江下游和杭州 。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 。 汉江的关键所在是襄阳城(襄阳有各种不同的拼写方式:马可?波罗写成Saianfu , 拉施都丁写成Sayan-fu , 在离拼音时代更近的时候写成Hsiang-yang) , 它位于汉江和其他两条河流的交汇处 , 北距长江二百五十公里 。 今天 , 襄阳与对岸的姊妹城市樊城构成大城市襄樊(2010年底 , 襄樊地级市改名为襄阳地级市——译者注) 。 在忽必烈时代 , 襄阳是筑有护城壕的要塞城市 , 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贸易中心 , 人口二十万 , 通过浮桥连接樊城 。 任何一支沿江南下的军队都必须拔掉襄阳 。
『忽必烈』一场中国特洛伊战争:南宋与蒙古元在襄樊鏖战
文章图片

这一点对南北双方来说都是常识 , 因为襄阳此前两度成为首要目标 , 一次是1206—1207年的金宋战争 , 一次是1235—1241年的窝阔台对宋战争 。 尽管它两次都没有失守 , 但在1236年却投降蒙古人 , 蒙古人经过短期占领后就北撤了 。 所以 , 襄阳习惯了遭受攻击 , 并一直忙于重建防务 。 它有数段约六七米高的坚固石墙 , 全长六公里 , 建在约一公里宽的险峻方地上;六扇城门中有三扇直面河流 , 在洪水期 , 河流就是一条半公里宽的高速交通补给线 , 且因水太深而无法涉过;当冬天水位降低时 , 它就变成了一座结冰河道与沙堤构成的迷宫;由河流灌注的护城壕达九十米宽;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 , 攻击者不可能足够靠近城市 , 并用云梯和塔楼袭击城墙或暗中破坏 。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以至忽必烈取得了最伟大的功绩:缔造一个统一的中国 , 奠定今日中国的大部分边界 。
1268年初 , 襄阳攻城战开始 , 这些武器阻止了阿术的进军 , 战争演变成一部为期五年的史诗 , 一场中国的特洛伊战争 。 遗憾的是 , 当地没有荷马这样的人把攻城战编写成史诗篇章 , 因此 , 战役高潮前的细节很少 。
『忽必烈』一场中国特洛伊战争:南宋与蒙古元在襄樊鏖战
文章图片

要完全封锁襄阳仍需更多的船只 , 于是 , 在忽必烈的水军统领刘整的监督下 , 用数月时间造出了五百艘战船 。 经过一个夏天 , 蒙古人在汉江下游两岸筑起堡垒 , 轰击运送补给的宋船 。 当冬天再次来临时 , 阿术渡江将攻城战扩展至樊城 。 宋人的一次突围行动以灾难告终:数百人被俘后斩首 。 之后 , 足以活命的给养送到 , 所以汉人固守不动 。 1269年春 , 忽必烈另派二万军队增强攻城大军的力量 。 8月 , 在经历十八个月的突击和观望之后 , 三千宋船沿汉江而上攻击蒙古人的新堡垒 , 但被击退 , 损失了二千人和五十艘战船 。 忽必烈的将领们另需七万军队和更多船只 。 同样地 , 宋朝情报员把命令和密封在蜡丸里的银两、家书偷偷带入城内 , 安定了守城宋人的军心 , 使他们决心抵抗到底 。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僵局呢?有位蒙古将军告诉忽必烈 , 军队需要更好的大炮 。 在1215年北京攻城战后 , 蒙古人获得了相关技术和专门部队 , 已经拥有投石车、抛石机、火弩炮等多种大炮 。 问题在于面对襄阳的护城壕和石墙 , 蒙古—汉式大炮完全没有足够的射程和威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