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文明祭扫新选择 云祭扫寄哀思( 二 )
上世纪末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祭祀活动扩大至虚拟空间 。 在网络上为逝者建立一个墓地、纪念馆 , 祭奠者只需轻轻一点 , 便能完成“点烛”“上香”“烧纸”“敬茶”“祭酒”等传统祭奠行为 , 以及“献花”“点祈福灯”“系黄丝带”“折千纸鹤”等现代祭祀内容 。 此外 , 还可以上传逝者的生平介绍和祭文 , 甚至可以上传留存逝者音容笑貌的音视频资料 。
2000年初 , 国内首家祭祀网站网同纪念网创立 , 并在3年内实现了收支平衡 。 网络祭祀的商机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 到2003年 , 全国网络祭祀服务网站迅速发展到300多家 。 然而 , 内容同质化、设计简单等原因使得这些祭祀网站普遍面临服务推广难、赢利渠道窄的问题 , 发展陷入停滞 。
在网同纪念网实际负责人王晓彦看来 , 最初的“花歌烛酒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需求 。 “‘花歌烛酒香’就是献花、点歌、点蜡烛、上酒、上香等最基本的祭扫服务 。 看看现在网上纪念馆的内容之丰富 , 简直可说是一种数字情感遗产 。 ”
经过20年的发展 , 网同纪念网如今已建有31.5万座网上纪念馆 , 累计祭奠人次超过2000万 。 北京市不少陵园的网上纪念馆也依托该网站运营 。 进入网站的一个个网上纪念馆 , 精心制作、每日更新的内容 , 满是家人对逝者的无限思念 。
回顾“云祭扫”的发展 , 民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 在推动网上殡葬服务方面的努力由来已久 。
早在2006年 , 民政部门便发文倡导绿色文明的网上祭祀方式 , 积极推广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祭祀方式 。 随后 , 各省殡葬服务中心相继推出网上祭祀服务 。 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网每年在清明节也会举办网上公祭活动 。 由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传统祭祀活动存在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安全、成本等问题 , 网络祭祀再度赢得发展契机 。 到2010年底 , 提供网络祭祀服务的中文纪念网站稳定在了千家左右 。
2018年 , 民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 , 60%以上的殡葬服务机构实现业务信息化办理 , 逐步开展远程告别、网上祭奠、网上预约预订等线上线下互动服务 。 到2020年底 , 90%以上的殡葬服务机构综合利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和呼叫中心等方式 , 为群众提供规范、透明、方便、多样的在线服务 。
近年来 , 每逢清明 , 一些人因种种原因无法去现场为亲人扫墓 , 就会委托墓园代为祭扫 , 祭扫的全程则会以视频影像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 , 反馈给委托人 。 此外 , 对于一些离我们远去的先烈、英模 , 人们也会自发在网上纪念馆凭吊缅怀 , 在重温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 , 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据了解 , 自然葬等生态葬逝者家属对网上祭扫的需求更高 。 据统计 , 自2017年北京市推出骨灰自然葬后 , 主办方已为3068位逝者的家属提供网络祭祀平台入口 , 建立网络纪念馆提供网上服务 。 其中 , 包括帮用户创建生平传记 , 提供鲜花祭扫、缅怀评论等服务 。
据八宝山礼仪公司生态葬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 , 一般来说选择自然葬和海葬等方式安葬的逝者没有单独的墓碑 , 因此北京市在长青生命纪念园内设立了纪念碑 , 供亲属缅怀逝者 。 同时 , 主办方为逝者家属提供网上祭扫服务 , 家属在相关网站上注册后 , 可建立逝者纪念馆并上传相关信息 , 为逝者定制“二维码墓碑” 。 其他亲属可通过扫码 , 在线瞻仰和祭拜 。
随着公众的需求日趋多元 , “云祭扫”也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 如开通网络直播 , 向逝者家属展示祭扫现场详情 , 进行远程追思缅怀 。 亲属也可以进入加密的直播间 , 看到“代祭扫”的全程情况 。 直播中 , 家属既可以留言祭奠 , 也可将录播分享给家人和远在异地的亲属 , 共同思念缅怀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美国土安全部:疫情下,恐怖分子或对杂货店、病毒检测点下手
- 4月9日以来哈尔滨新冠肺炎疫情已致51人感染,含多名医护
- 中美高级官员召开视频对话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共克』山东工业技师开展疫情日常防控培训与应急演练
- 「推荐」疫情是如何暴发的?美英法抱团甩锅中国,背后用意须警惕
- 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国家卫健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民调:三分之二受访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应对疫情过慢,党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