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谈青史@东厂尚在,明宪宗为何还要另设西厂?答案或许让你意外( 二 )
所以东厂早于西厂是毫无疑问、毋庸置疑的 , 只是万安与张纶于实录中先后矛盾 , 就有些非比寻常了 。
作为户部员外郎的张纶不可能连基本常识都搞错 , 张口就来"东厂乃近年所设" , 显然这不是无的放矢 , 那么个中到底有何曲直 , 让万安和张纶有了不同的说辞?
正如前文所言 , 在成化之前东厂在正史中是空白的存在 , 但这并不就是说没有东厂活动的记载 , 只是它的存在感真的很弱 , 远远低于锦衣卫 。
本文插图
我们都知道 , 明成祖朱棣设东厂主要是因为"恐外官徇情" , 当时锦衣卫在权臣纪纲的领导下 , 为非作歹 , 不知收敛 , 大有脱离皇权掌控的迹象 , 所以在处死纪纲不久后 , 东厂随之设立 , 分薄锦衣卫侦缉之权 , 以达到"彼此并行 , 内外相制" 。
东厂的负责人毕竟是宦官 , 他们要想取得侦缉权 , 必然是经手下的行事校尉去实现 , 而行事校尉则是从锦衣卫中划拨 ,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 , 东厂相当于由内臣统领的小号锦衣卫 。
虽然东厂早在明成祖统治时代就已经出现 , 但它应用频率确实不高 , 永乐以后 , 仁宣时期出现正史的也多是锦衣卫官校行事的记载 , 而从正统年间起东厂的活动开始频繁起来了 , 当然它并不是以东厂的名义出现的 。
《明英宗实录》中正统九年十二月乙丑条中记载:驸马沐昕因阍者及家奴有罪杖死之 , 奉御阮伯山以闻 。
奉御是明代宦官中的从六品 , 属中下层 , 地位相较于正四品的太监低太多 。 一个奉御平白无故刺探外朝事情 , 很明显这个就是负责侦缉的宦官 , 自然也就是东厂的管事内臣 。
到了景泰元年 , 又有阮伯山向景泰帝奏报都督刘安因虏寇边弃城奔还京师一事 , 这时阮伯山官职为内织染局左副使 , 从五品 。 而景泰二年时 , 阮伯山便成了掌行事者(锦衣卫行事校尉)右少监 , 从四品 , 不久升为左少监 , 后至太监 。
由此我们可以从阮伯山的人生轨迹推论 , 这可能就是东厂在明前中期的发展趋势 , 即先以低级的宦官掌领一些行事校尉侦缉外情 , 然后逐渐扩大以太监提督 , 地位日益增长 。
本文插图
不过明英宗复辟后 , 东厂便再次销声匿迹 , 取而代之的是英宗直接操纵锦衣卫 , 其执掌镇抚司的头目逯杲、门达先后用事 , 搞得京师上下人心惶惶 , 海内怨愤 , 《明实录》中有大把锦衣卫侦缉行事的文字 , 唯独没了宦官掌行事的任何记载 , 仿佛东厂被裁撤了一般 。
直到成化二年八月 , 实录中才再次出现宦官缉事的记录 , 至于东厂这个称呼也是在实录中出现西厂后定型 , 并随后有了第一个专职的提督太监尚铭 , 之后太监提督东厂成为常制 。
这也是为什么弘治帝继位后 , 员外郎张纶会说出东厂是近年所设的言论 , 正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 , 东厂的缉事权不显 , 存在感实在太弱了 , 甚至可能消失过 , 这才给人东厂新设的感觉 。
行笔至此 , 我们也不难推测出 , 明宪宗为何要在东厂存在的前提下增设西厂了 。
本文插图
太监是内宫各宦官衙门的最高长官 , 相当于外朝各部的尚书 , 在西厂设立前 , 东厂并没有形成以太监提督缉事的定制 , 也就是说东厂在当时并不完全是一个独立的内廷衙门 , 与锦衣卫镇抚司相比 , 东厂的规模根本算不上是像样的厂卫机构 , 所以明宪宗才去设立一个与锦衣卫相当的新厂卫 , 并拨锦衣卫校尉倍于东厂 , 就是要打造一个类似锦衣卫镇抚司 , 且直属皇帝的内廷特务衙门 。
只是短短数月 , 西厂行事无所顾忌 , 引起朝野强烈反弹 , 在百官的极力反对下 , 明宪宗不得已暂时罢废西厂 。
推荐阅读
- 历史国王@全是娘娘腔的东厂,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锦衣卫为何看不爽他们?
- 「央视新闻客户端」山西无新增确诊病例 尚在医学观察311人
- 『青史子建』高句丽崛起的关键一步:接收了慕容氏全套家底
- 16日0-24时,安徽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尚在医学观察80人
- #抛弃#不能完全抛弃口罩 ,钟南山:中国疫情尚在控制阶段
- 广州新增2例确诊病例轨迹公布,尚在院治疗42例
- 「青史子建」奸相李林甫上位记:见识能力碾压名相张九龄
- #抗疫#619例尚在医学观察,湖北新增32例无症状感染者
- 陕西昨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尚在接受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例
- 4月13日广东新增9例确诊病例轨迹公布,尚在医学观察12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