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国美与京东的十六年恩怨,真正落幕了( 二 )


Chinese Idol(中国偶像) 。
「华商韬略」国美与京东的十六年恩怨,真正落幕了
本文插图
2019年 , 京东以超过2万亿元的市场交易额水平 , 四次入榜《财富》全球500强 , 稳坐中国线上线下最大零售集团的宝座;国美则只能选择入驻京东“寄人篱下” , 身陷囹圄的黄老板只剩江湖传说……
十六年 , 乾坤颠倒 , 翻云覆雨 。
逆袭者的凯歌 , 落寞者的悲歌 , 是怎样奏响的?
故事 , 从上一次疫情说起 。
【大考后的抉择】
2003年3月6日 , 北京接报了第一起“非典”病例 , 此后学校停课、游人离京 , 市场波动、市民恐慌……
那一年 , 京东、国美、苏宁等中国第一批“零售大企业”迎来了他们创业史上的第一次大考 。
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 , 产品堆在库房里无人问津 。 更糟糕的是 , 由于疫情持续扩散 , 一线促销员都害怕站柜台 , 部分外地员工甚至想赶紧回老家……
看着21天赔掉的800多万和账面上仅剩的为数不多的现金流 , 刘强东一咬牙决定关掉所有线下柜台 , 换条路子 。
二十一世纪初的春晚上 , 宋丹丹说到因特网的时候 , 赵本山表示疑惑:
都多少年不打渔了 , 哪还有网啊 。
刘强东当时对于互联网的了解不比赵本山强多少 , 他是个连QQ和Email都没用过的“互联网盲” 。
但这个“互联网盲”通过员工的启发 , 决定上网用论坛发帖的形式卖东西 。 从一天一个订单 , 到一周36个订单 , 京东的好名声开始在网上快速传播 , 这是刘强东开启京东电商事业的第一步 。
比京东先进很多 , 国美直接开始在网上商城试运营 , 那一年国美原定250万元的销售目标 , 在“非典”的催化下高达2100万元 。
四个月后的盛夏 , 自美国出现最后一例疑似“非典”病例后 , “非典”就像它的突然而至一样 , 又突然消失了 。 学校开课、游人巡京 , 市场反弹 , 企业清理库存 , 市民们开始总想出门溜达着买点什么 , 似乎很快忘记了这次前所未有的灾难 。
《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有一句话这样写:
盖天命有归 , 不可以智力争也 。
意思是说 , 天下要归给谁那都是有定数的 , 是不能够靠智力争取到的 。 但事实证明 , 定数就是 , 谁善用智天下归谁 。
“非典”后零售业的天下 , 就是刘强东靠着自己的智慧拿下的 。
在“非典”爆发前 , 刘强东生意不错 , 主要代销光盘、刻录机等光磁产品 , 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最大代理商 。
但在刘看来 , 零售业最牛逼的还是黄光裕 , 他立志要把柜台从12个开到500个 , 做电子行业的“国美” 。
「华商韬略」国美与京东的十六年恩怨,真正落幕了
本文插图
当时国美风头正劲 , 依靠低价策略所向披靡 , 刘强东开始把这种战术用到京东 , 并凭此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带着京东多媒体做到了全国第一 , 到2001年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60% 。
这种成功让刘强东对“国美模式”更加自信 , 他没事儿就去国美店里晃悠 , 还假扮成消费者找店员聊天 , 总想学点牛逼的经验复制到京东 。
然而 , 一场非典把刘强东逼进了电商领域 , 这一进 , 他就不想走了 。
跨过“非典”这道坎后 , 京东添了一些光磁产品之外的新生意 , 比如CPU、硬盘和CD机 。 对于新生意 , 刘强东选择和中关村的其他柜台合作 , 并采用新的操作模式 。
「华商韬略」国美与京东的十六年恩怨,真正落幕了
本文插图
操作流程大体是这样的:刘强东和一名员工盯QQ , 然后用纸笔记录下已经汇款的客户 , 之后按照客户要求到库房找货、打包 , 最后邮给客户 , 同时发短信告知客户快递单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