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是商业模式,罗永浩直播带货:这不是悲情故事

在聚光灯下游刃有余 , 就一定比在直播间里声嘶力竭更“体面”吗?是卖情怀还是带货 , 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生意人 。
持续3小时 , 支付交易总额超1.1亿元 , 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 。 4月1日 , 罗永浩创下了抖音平台目前已知的最高带货纪录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是商业模式,罗永浩直播带货:这不是悲情故事】在商业平台的高密度投放下 , 这场直播带货几乎起到了刷屏的效果 。 也不可否认的是 , 罗永浩自带“超商业属性” , 他让一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近乎成为时代话语 , 这样的人带货直播 , 其影响力必然会外溢到诸多圈层 。
从早期流传于各大BBS的老罗语录 , 到后来的牛博网 , 哪怕到后来从商之后做锤子手机 , 他的人设是知识化、精英化的 。 哪怕是做锤子手机 , 在这场商业叙事中也从来不缺情怀、理想这种精致化元素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是商业模式,罗永浩直播带货:这不是悲情故事
文章图片
现如今 , 人们看到这位以风趣幽默、犀利张扬著称的初代网红 , 坐在直播间 , 模仿着带货网红的口吻 , 介绍着自己当年的竞品小米手机 , 还不时出现各种失误 , 不少人陡生一阵同情 。 这仿佛被嵌入了常见的“中年故事”:怀抱理想主义的年轻人 , 最后放下了睥睨之态 , 变成社会化结构中功能明确、定位清晰的“上班狗” 。
不过显然地 , 罗永浩的直播带货 , 至少量级上与“为了养家糊口向现实低头”的故事不在一个次元 。 但采取悲情视角的看法 , 隐含了一种价值判断:相对于站在聚光灯下滔滔不绝地描绘宏图大业 , 在直播间里神情夸张地带货 , 是不那么“体面”的 , 个体的精神风度是被压抑的 。
在社会的文化结构中 , 直播间是去知识化的 , 是很难被纳入主流文化视野的 。 这也是为什么李佳琦被邀请作为《吐槽大会》主咖的时候 , 主持人甚至要专门解释一下邀请原因 。
娱乐节目尚且如此 , 可见直播间里的网红想要在商业利益之外获取文化层面的认可 , 仍然需要时间 。 这也是为什么罗永浩这样具有“知识人设”的人物走进直播间 , 能够成为一场跨圈层热点的原因 。
不过 , 抛开文化上的清高 , 在聚光灯下游刃有余 , 就一定比在直播间里声嘶力竭更“体面”吗?是卖情怀还是带货 , 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生意人 。 至于姿态的雅致 , 或许本来也是优先级靠后的考虑事项 。
当然 , 互联网经济的巨大裹挟力 , 本身就有重塑文化的力道 。 别说罗永浩了 , 市长、县长、法官等群体 , 都曾走进直播间带货 。 当然这些人未必是专职带货 , 但至少也标明商业模式可升华为文化现象的一种可能 。 种种放下身段 , 自下而上的主动靠拢 , 放在长远视角看 , 这本身也并非值得惊讶之事 。
对于罗永浩新的职业选择 , 也不妨抛开深夜故事的脚本 , 回归市场经济的常规逻辑 , 变现能力巨大的商业模式 , 必然会改变人的行为模式与文化景观 。 现在的诧异 , 或许也只是一时的不适罢了 。
选择从商的罗永浩 , 他向社会辐射的公共价值或许早已不是那些犀利言辞 。 他试图抓住每一个风口 , 跌跌撞撞、愈挫愈勇的样子 , 对于公众来说倒不失为一则励志故事 。 当然 , 这种励志故事之所以能被书写出来 , 除了本人的意志 , 自然也要归功于商业利益的巨大吸引力 。 孟德斯鸠说过:“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 。 ”商业的诱惑 , 能够改变网红人设 , 也能够制造奋斗人格 , 塑造契约意识 。 从这个角度看 , 罗永浩哪怕只成为一名有口皆碑的带货主播 , 从他过往的商业经历看 , 也不失为一次提升了 。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易之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 , 欢迎下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是商业模式,罗永浩直播带货:这不是悲情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