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视频:绍兴这个村每天几十位村民探望同一位重症病人,只为说一句:“加油!美娥”


【浙视频:绍兴这个村每天几十位村民探望同一位重症病人,只为说一句:“加油!美娥”】
浙视频:绍兴这个村每天几十位村民探望同一位重症病人,只为说一句:“加油!美娥”
本文插图

韩美娥在向村民宣传防疫工作 。 照片由越城区灵芝街道提供
“最近我们院区住进什么‘大人物’了 , 来看望的人那么多?”这段时间 , 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区的保洁阿姨觉得很奇怪 , 自己在该院区工作这么多年 , 从来没见过几乎每天都先后有二三十个人来探望同一个病人 。 这个“大人物” , 正是绍兴市越城区灵芝街道立岱村妇女主任韩美娥 。
3月12日 , 韩美娥在执行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 , 伤势严重 , 躺进了重症监护室 , 病危通知书连下了几次 。
半个月来 , 村民们惦记她的病情 , 纷纷自发来医院探望 。 记不清自己来过医院多少次的村民吴万兴说:“以前是她叫我们一起加油 , 没想到今天轮到我们为她加油 。 ”
在采访中 , 采访人员了解到韩美娥工作生涯中获得个人荣誉30多项 , 其中8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 她不仅是妇女们心中的好姐妹、好阿姨 , 更是村民心中的好干部、好党员 。
绰号“加油”
村里的事情“加油干”
今年63岁的韩美娥 , 从1983年开始在立岱村工作 , 担任过村委委员、村委会主任、妇女主任等职务 。 提起韩美娥 , 立岱村党支部书记吴小明打心眼里佩服 , 他从柜子里拿出30余本集体荣誉证书——省级卫生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吴小明说 , 这些荣誉都和韩美娥分不开 。
要致富 , 先修路 。 1992年 , 立岱村办了几家工厂 , 但村里的公路还没有通 。
“怎么办?”当时村委会主任和妇女主任两职一肩挑的韩美娥 , 就和村委会商量一定要修一条路 , 新建立岱村至绍齐公路加会车站的塘下沿河公路 。
“加油!大伙一起使劲 。 ”在近一个月的筑路期间 , 不论刮风下雨 , 韩美娥天天在修路现场 , 碰到塘渣运输车陷入坑里时 , 她总是喊“加油”并带头推车 。 在韩美娥的“加油”声中 , 路提前半个月修好了 , 她的嗓子也喊哑了 , 当时大家就给她取了个绰号:“加油” 。
“不管村里碰到事情 , 还是村民家中的事情 , 她总是说要‘加油’啊 , 所以大家干脆一直叫她‘加油’ 。 ” 吴小明说 。
为了增加村里的收入 , 1985年 , 韩美娥和村民一起办过砖瓦厂 。 村民韩其林还记得 , 砖瓦厂利润每年在递增 , 成了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 碰到旺季 , 韩美娥带头帮忙搬砖瓦 。 “她很瘦 , 但搬得比我们多 。 ”2003年 , 绍兴市环境整治 , 韩美娥又主动提出关掉砖瓦厂 。 有村民害怕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没了 , 立岱村会变落后村 , 坚决不同意关 。 韩美娥和其他村干部分工 , 去村民家中一户户做工作:“要富裕不能只看眼前 , 环境不好 , 影响大家健康 , 关掉工厂 , 村里会想办法找出路的 。 ”
“有你这句话 , 我们有底气 。 ”村民对韩美娥很放心 。
立岱村是城中村 , 在韩美娥等村干部的努力下 , 很快 , 村里搞起了物业联建 , 环境好了 , 村集体收入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
“代办姐”
村民的事情“加油办”
在立岱村服务大厅 , 采访人员见到了韩美娥的办公桌 , 玻璃台板下压着两张纸 , 上面写着上百个名字和电话号码 , 一侧的十几个文件夹都贴着妇女工作的标签 , 里面的纸质文件理得整整齐齐 。
“全村村民的联系方式都在这里 , 也在她心里 。 ”吴小明对采访人员说 , “村里的每家人 , 她都当自己的家人;每家的事 , 她都当自己的事 。 特别是村里每一位妇女 , 韩美娥都当是自己的姐妹 。 ”
“如果不是去帮我们办通行证 , 美娥就不会出事了 。 ”站在重症监护室外 , 村民吴万兴念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