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火神山电力建设下“火箭速度”!作家姜铁军记录下电力人的默默奉献

灯火通明 , 热火朝天 。 火神山医院通宵施工期间 , 数千万“云监工”在线观看直播 , 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 , 高清的直播画面背后 , 还有这样一群人的默默奉献 , 他们就是中国电力人 。
山东电力作协作家姜铁军撰写的报告文学《点亮火神山——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告》 , 记录了这段堪称“火箭速度”的建设故事 , 被收录在作家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诗文集《战“疫”之歌》中 。
[火神山]火神山电力建设下“火箭速度”!作家姜铁军记录下电力人的默默奉献
文章图片

姜铁军
“能参加火神山建设 , 这辈子值了”一月初 , 姜铁军曾去武汉出差 , 当时的疫情还不严重 。 “我在湖北电力公司也有文友 , 就向他们了解了一些电力系统的防疫工作情况 , 算是一个简单的采访 。 ”没想到 , 回到山东之后 , 武汉的疫情急转直下 , 各地火线驰援的消息不断 。
“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去帮助武汉 , 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 。 ”但姜铁军注意到 , 相对医务工作者来说 , 其他行业受到的关注较少 。 “我知道 ,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 电力人做了很多工作 , 而他们的默默奉献还不为人所知 。 把这背后的故事说出来 , 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 ”

为了写好这篇报告文学 , 他一方面通过媒体的报道收集素材、整理提纲 , 另一方面联系新闻当事人或相关人士进行采访 , 进一步了解故事的细节 。
采访过程中 , 很多小事让姜铁军印象深刻 。 比如 , 有一位电力职工的奶奶 , 在得知孙子要去火神山参与施工时 , 就非常担心 , 坚决不同意 。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又不敢反驳 , 就瞒着奶奶参加了火神山工程队 。 到了工地的第三天 , 奶奶突然给他打来电话 , “你撒谎 , 不是答应我不去火神山么?怎么还是去了?”后来 , 小伙子才知道 , 奶奶竟然学会了关注他的“微信运动” , 并从步数变化上分析出孙子上了一线 。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 姜铁军还给采访人员讲了一个细节 , “火神山施工那几天 , 几乎天天下雨 , 工人们的工作服淋湿了 , 里面的衣服则是被汗水湿透 。 虽然天气特别冷 , 但每个人摘下安全帽的时候 , 里面竟然都往外冒着热气 , 因为他们干活太卖力了 。 ”
火神山医院交工后 , 大部分电力职工都回到了原岗位 。 姜铁军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施工中防护措施得力 , 所有的电力工程技术人员都没有发生感染的情况 。 “当时在工地上是每隔三小时测一次体温 , 随时掌握健康情况 。 ”而这次特殊的工程也让所有参与者终身难忘 , “很多同志都说 , 能参加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 当电力职工这一辈子值了!”
一半工作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完成1月26日晚间 , 美国纽约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脱口秀节目 。 当主持人提到武汉要在10天建一座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时 , 现场的一位电气工程师笑得前仰后合 , 他直言:“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医院 , 建筑面积要3万多平方米 。 先不说这么大的基建规模10天怎么完成 , 单是通电问题就解决不了!”这是报告文学《点亮火神山》的开篇 。
就是这样一个在国外同行眼中“绝对不可能”的任务 , 却被中国电力人圆满完成 。
[火神山]火神山电力建设下“火箭速度”!作家姜铁军记录下电力人的默默奉献
文章图片

火神山电力施工(姜铁军供图)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举世瞩目 , 但对于其中的难度 , “云监工”们可能并不了解 。 姜铁军介绍 , 对于电力施工部分来说 , 最主要的难度有两点 。 “一是时间太紧 , 一般情况下同等施工规模最快也得半个月时间 , 而火神山只用了十天都不到 。 二是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 , 从东到西有十几米落差 , 而且工地上有上百个小水洼 。 最要命的是 , 这个工地上有一条110千伏线路需要改迁 , 后来因为医院规模扩大又进行了二次改迁 , 这些都增加了施工难度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