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琳▲你就成功了一半,先搞起来


桃桃琳▲你就成功了一半,先搞起来
文章图片
一位国内有名的小说家来学校开讲座 。
提问环节一位观众问:普通人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小说家 , 当我们的经济收入无法支撑理想时 , 应该如何平衡?
小说家给他的答案是这样的:
“今天回到宿舍 , 打开电脑 , 双击一个叫word文档的东西 , 敲下第一个字 , 你就已经是小说家了 。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 在做某件事时下不了决心 , 认为这个要准备好 , 那个要准备 , 美其名曰:不打无准备的仗 , 结果却是和机会擦肩而过 。
有人说 , 灵魂和肉体 , 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
我觉得 , 梦想可以在天上 , 但脚一定要在路上 , 要走起来 , 脚踏实地地干 。
【桃桃琳▲你就成功了一半,先搞起来】那些我们所认为的遥不可及的东西 , 其实离我们无比接近 。
那些我要百转千回才能望见的路 , 其实随时能被我们踩在脚下 。
当你想做什么事的时候 , 不论它是什么 , 先搞起来 。
人生最大的悲剧 , 就是整天在脑子里干大事 , 在现实里又变得畏首畏尾 , 浑浑噩噩度日 。
我信奉一句话:别想那么多 , 干起来再说 。
当你开始做了 , 就等于是把自己逼到了前进的路上 , 即便有什么困难 , 也会尽力去克服的,以及在行动中准备 , 在做中完善 。 这就好比上了跑步机 , 只要它一开动 , 你就不得不跑 , 拥有了持久的前进动力 。 而且 , 在这个过程中 , 灵感也可能会不经意地迸发——越深入 , 灵感越多 , 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也许原本以为做不成的事 , 结果却做得非常好 。
不少人在想做一件事之前 , 会经历漫长的心理挣扎期 。 时间在挣扎期中溜走 , 起初的热情也死于慢性消耗 , 最后被磨得一丝不剩 。
桃桃琳▲你就成功了一半,先搞起来
文章图片
很多人没意识到 , 只想不做 , 是一笔稳亏的买卖 。 既投入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 又毫无收益 。 甚至你所做的其他事 , 也会被这种心理挣扎所影响 。
那你不如去把它给做了 , 成不成不是关键 。 关键的问题是 , 你上路了 。
你在路上 , 而不是只能眼睁睁地在跑道边看别人跑 。
记住 , 只要开干了 , 你就超越了50%以上的竞争者 , 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依旧在“做”与“不做”的想象中挣扎 。
多数人会陷入思维黑洞 , 即“做”还是“不做” 。 整天纠结在这一种矛盾的二元情绪中 , 似乎错一步就是毁灭 。
一旦我们把思维聚焦在“做”上 , 大脑便开始切换路径 , 不再纠结 , 而是转向“怎么做”的流程化思考 。
让大脑切换路径 , 直接跳过“if” , 而是聚焦在“how”上 。 一旦如此 , 大脑强大的调控能力会告诉你如何应对 。 只想不做的思维路径 , 低级且低效 。
高手的做法向来都是先做起来 , 边做边看 , 边走边调控 。 来一个问题 , 解决一个问题 。 来两个 , 干一双 。 来三个 , 干一组 。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 , 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 , 那么 , 不要反复推演 , 立即去做 。 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
因为如果不做 , 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 , 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 , 诱惑会越来越大 , 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 。 而去做 , 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 , 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 」
所谓的“先做起来再说” , 实则也是在你与事情之间建立“最短路径” 。 直接上手做事 , 不拖延 。
“再准备准备”几乎是全球通用懒癌患者的教科书式借口 。
因为完美的准备是不存在的 。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准备好 。 我们能做的只有出发 , 到达那件事的核心地带 , 而不是始终如秃鹰般 , 在外围地带盘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