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非常大。这里的原生家庭是抚养你从0岁到6岁的家庭。这个家庭给你的生命涂上生命的底色。即使6岁后你的抚养家庭变了。你生命的底色仍然不会改变。
■网友的回复
影响比较大,但是每个家庭都不是完美的,后天再去自省,提升,我的心态比较好一些,看得比较开。
■网友的回复
一我有很多来访者,跟原生家庭的关系处不好。
「原生家庭」甚至已经变成了某种「病态」的代名词。我的一个来访者向我抱怨他和父母旷日持久的战争,从小时候一直打到现在。父母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的反面教材,他们的一切主张都是过时的、保守的、有害身心的。
「他们非常抠门,什么东西都用最便宜的。」我的来访者说,「现在他们还是一跟我逛街就唠叨。我跟他们不一样,买东西我就只买最好的。」
他自认为是代表先进文化的一代。
我问他:「你是什么时候觉醒的?意识到自己要过跟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从记事开始,我就跟他们不一样。」我的来访者骄傲地宣称。
看起来,他小小年纪,就变成了家庭里的「革命先锋」。我好奇的是,他是怎么发生变化的,是灵魂深处的自然觉醒,还是外部环境培养使然?
「没钱也就算了。他们明明有钱,还要那么委屈自己,这不是有病吗?」
「你怎么知道他们有钱?」我问。
「我就是知道。」我的来访者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的这种方式严重伤害了我的自尊。坐公交车,他们会为了我要不要买票的事跟售票员吵架,就为了省几毛钱!他们还会要求我故意弯着腰,装得个子矮一点儿……」
他滔滔不绝地抱怨。但是,被他轻轻带过去的部分才是重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有钱?」我又问了一遍。
来访者愣了一下:「他们自己说的吧。怎么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说?」我追问。
「顺嘴说的吧。」我的来访者不理解我问他这些干吗,「有时候我妈妈会怪我爸爸,说他又拿了多少多少奖金,都不舍得给我买件新衣服。这时候我就会知道他们其实是有一些钱的。嗯,其实我妈妈自己也不舍得买啊……」
他说到了真正重要的部分。他变成今天这样,来自父母潜移默化的灌输。
妈妈的抱怨,悄无声息地从孩子的耳边滑过,作为生活的默认设定。甚至于孩子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他从此知道,现在不应该是生活最理想的状态。于是他才开始反抗——反抗的愿望,是从上一代那里继承来的。
「看来,你父母知道自己抠,而且也不愿意自己过成这样。」我说。
「他们不愿意这样?」我的来访者无法接受,「不不,我看他们挺愿意的!」
我看着他,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
「也可能啦……」来访者嘟哝了几句,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你这么说也有道理,至少我妈是会抱怨我爸啦。嗯,可能她是不愿意。但是,既然不愿意这样,为什么不改一改呢?而且,最过分的是,现在明明是我花自己的钱,我买一个贵点儿的礼物,或者带他们出国旅行,他们都不领情!」
我说:「他们不领情,是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过得这么奢侈。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是没有被满足的。他们也有一部分挥金如土的欲望。」
我的来访者歪着头:「是吗……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
如果父母一代完全认同了「抠门」的生活方式,内心丝毫没有抱怨的声音,孩子就会安于这样的生活,他相信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现在他之所以不满,是因为他从小就认定生活「不应该」如此。这种认识,往往是对父母的继承,而不是反叛。某种意义上,孩子在替父母实现他们那些未曾实现,不允许实现,甚至不允许自己承认,但又真实存在于心底的对生活的野心。
在心理学里,这叫「代际传递」。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网友的回复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狗十三》,感触颇深。
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三观以及人生格局。
父母从小就把我教育成一个在外人看来听话懂事的孩子。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哄我不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要乖你要听话”
后来想了想
听话是什么?听话是:你可以闭嘴了。
懂事是什么?懂事是:你得学会察言观色,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
童年充斥着嘲笑恐惧与压抑导致后来性格的敏感多疑,内心总有失落感与不安全感
很多人说他天生敏感,但别人不知道,他那种察言观色的能力,全是被逼出来的。
大人们总是想把孩子变成自己心里想变成的样子,他们从不会考虑孩子是否能抑或想变成什么样子
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
无一例外,我小时候也挨了不少打
妈妈是一个精明圆滑的人
她总是喜欢在外人面前夸赞着他的儿子多么好多么懂事
尽管她可能表现出很兴奋很自豪
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我
他把我标榜的那么高,我只能尽力的去配合
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已经失去我自己的内心的真实
如果说在外面是理想主义
那么在家才现实主义,他们会被生活的琐事搞得心力交瘁
从而大发雷霆,他会恨铁不成钢,他会说着贬低我的丧气话
我会因为一句“你真是一个累赘”
而躲到房间里偷偷的痛哭
记得从小父母为了生活而奔波
他们经常很晚才能回家
我总是一个人做在口门的石板上做到很晚很晚
心里总是祈求他们能早点回家
有一次我自己特别饿自己去尝试着做饭
不知道怎么把厨房点着了
我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院子里
直到妈妈回来之后 我才崩溃的大哭起来 妈妈也哭了...
所以受那时的影响 我心里始终都会有一种失孤独感与不安全感
因此父母早早的把我送到了学校
因为年龄太小,体型太胖,性格内向
身边伴随着的经常是小伙伴的嘲笑与欺负
别人去玩我不敢,害怕别嘲笑,只能默默看着
只能是一个不受老师同学关注和喜爱的人
童年一度在自卑自闭中度过
我跟爸爸一向是无话的!他像中国式家长一样不太爱表达脾气急躁好面子,他不如妈妈聪明,我也
从来没有怕过他。
记得是一年级的时候,自闭我的我不敢去厕所,后来尿裤子了回家后,爸爸听到之后,什么也没有问,一脚把我踹倒在地。我感受到了那个冬天好像格外的冷。
事过经年,自己始终有颗脆弱敏感的心,那是初中的时候,那个英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发出的嘲笑,仍是不能忘记,大概我真的不会忘记她。
但我也要感谢这段经历,正如电影《芳华》中所说,“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让我懂得去观察,去识别人性的良善与丑恶。
也正是这种过早的懂得所谓的人情冷暖,因此我总是比同龄的孩子心智略成熟些,想的更多些,同时遇事更悲观些。
姐姐比我长几岁,他性格正直坚韧,可能现在长大了慢慢的庸俗化了。那时候他更像一个知己。给我幼小的心灵一丝丝安慰,他是我三观形成的一个启蒙老师,以前他总跟我讲他的经历,讲一些他自己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受益良多。
有时候我敬佩她,因为从小到大她经常跟爸爸妈妈因为许多事情吵架,她几乎没有低过头,我多数时间都是站在她这边得,除了在我们俩吵或者大打出手的时候。
有时候挺心酸她,因为感觉她一个女孩子经历的太多她本不应该承受的。
有时候挺厌恶她,因为有时候让人感觉冷血,没有人情味。
后来慢慢的长大了!发现我们慢慢的不一样了,姐姐总说父母偏心,其实我明白是她不够圆滑,或者说她依然保留她原本的样子。
我之所以能得到他们的偏爱,是因为我会了解父母,我知道我需要说什么做什么能让他们开心,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并且我会去做。
纵使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不是那么正确,有时候我们在尝试着反驳他们的观念的时候,他们说他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因为中国是式教育已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我们不能要求父母跟我们说对不起,正如我们从来没有对他们的付出说过谢谢你
后来长大以后,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妈妈也会略带遗憾的口气说:“唉 我也不会像人家那样疼小孩,也从来不会惯你们 ”
其实我是想说,你们真的已经很棒了。
后来我们慢慢的长大了,我们都慢慢明白
成人的世界,同样有苦楚,有糊涂,有自己的无奈。是生活,让他变成了被讨厌的角色。
■网友的回复
可以想象一下,天生与原生家庭会塑造一个人性格的基础,之后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虽然环境可以把人塑造成很多种样子,但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一些重大的,比如创伤等,会伴随一个人一生。
■网友的回复
谢邀!请问父母的原生家庭对父母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请问父母的父母的原生家庭对她们的影响有多大?......
■网友的回复
自己的贴身体会。坐标魔都,家庭条件一般。先简单说一下家里的情况吧,外公外婆是半路夫妻,外公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我阿姨,外婆有一个大女儿我妈妈,小儿子我舅舅。妈妈76年,舅舅80年,阿姨88年,三个人年龄差有些大。外公和外婆最宠我的舅舅,因为舅舅从小到大都很聪明,性格属于讨长辈欢喜的阳光男孩型。妈妈是属于不受喜欢的那个,因为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外婆又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导致我妈内心是自卑的,脾气有时候会十分暴躁固执。阿姨是夹在中间的那个孩子,她性格最独立,青春期时期早恋,外公性格固执,没有好好地沟通,造成我阿姨直接离家出走,导致最后没有考上好的高中选择了中专。
三个人成年成家之后,原生家庭所给的弊端也被放大镜式的扩大。我妈妈在初中时期就有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男孩子,没有早恋,她一直选择藏心底,在23岁的时候,外婆和家里人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了相亲,和第一任丈夫结了婚,但因为性格不合,两年后离了婚,彻底断绝关系,我是这段婚姻的产物,但我是他们领养的孩子(妈妈身体状况不适合妊娠),十八年来我从未见过妈妈的这任丈夫和家庭的真人,包括照片。前面说到外婆有些重男轻女,所以妈妈有不满,自卑,但她又不懂得怎么去释放内心的这些问题情绪,所以在这一段婚姻结束之后,妈妈性格一下子大变,开始有醺酒抽烟的习惯,经常会夜不归宿,原有的工作被辞退,迫于无奈,我是外公外婆从小抚养长大,跟外公外婆很亲,外公外婆虽然对自己的子女没有做到很好去照顾,但对于我,外公外婆是爱和宠,跟妈妈反而是不亲近,更多的是一种冷漠,关系最紧张的一段时间一年和妈妈没有任何的接触,包括电话联系。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往外公外婆家带来了一个男朋友(就是前文提到的初恋),和这个叔叔接触的时间,从他们在一起至分手10年时间里,没有超过三天,关系也十分冷漠。初中刚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段,一直觉得妈妈对待自己的女儿还没有对待一个男的上心,内心非常恨和不平,慢慢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钻牛角尖,到初二的时候太祖母(上海本土称为太太)去世,外婆选择告诉我的身世。当时并未觉得十分难过,因为妈妈从小到大就是一个称呼上的身份。幼儿园中班,妈妈有次醺酒动手打了我之后,外婆外公就彻底把我接到他们身边抚养长大,到小学毕业前,妈妈还是会有动手打我的行为,所以见到妈妈会有些怕。但青春期总格外敏感,我总是会在看到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妈妈亲切的时候而感到非常难过,之前并未有过的感受,因为小时候性格非常开朗,外公外婆也给了我非常多的关怀与爱护。初二到初三是我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我很想很想让妈妈多陪我一些,多爱我一些,但每次一接触,两个人之间争吵不断(从预初六年级开始没有再有恐惧妈妈的情绪,妈妈也没有再动手打过我)正常母女间争吵非常正常,过几天就好,但和我的妈妈争吵过后是长时间的冷战,让原本点滴可怜的电话相处时间变得更加的稀少。
异常的敏感和内心的不安自卑伴随了我直到高一。高中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班主任,她了解到了我家的特殊情况,时常会沟通交流,她对于我的家庭状况对同学和老师是三缄其口,保护了我那颗自尊心。高中阶段成绩也提升的很快,高一到高三一直稳在年级前十。
让我性格慢慢开始变得开朗乐观的,还有我的阿姨和现在男朋友。阿姨(外公的女儿)嫁了一个非常和善的家庭,叔叔十分宠爱阿姨,儿女双全(叔叔就是阿姨初中的那个男朋友) ,阿姨从小就比较关心我,可能是因为有些相似的遭遇,高中因为班主任的帮助,阿姨比从前更加关心我,高中的每场家长会都是阿姨来。
现在男朋友,已经在一起三年了,起初因为自己的性格,不会向他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自己生闷气,会对他冷暴力。他会跟我说没关系,慢慢来,你要知道我是真的很喜欢你。在比较辛苦的磨合下,现在相处非常好,没有刚谈一年的时候频繁的争吵,猜疑,不信任,反而是彼此的动力。
总之,原生家庭给的影响有好有坏,略带畸形的家庭组成,让我比同龄人更多的有了独立懂事的性格,坏的是很难去培养自我的安全感,会产生比同龄人更重的孤独感,情绪会容易沮丧,很难去真正建立一段亲密人际关系。从命理角度来说,人从呼吸这个世上一口气开始,命就定了。的确是这样,每个人所拥有的原生家庭是不一样的,原生家庭会在心里烙下一个印,这辈子都不会磨灭。很庆幸,我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幸运,很多给我爱的人。谢谢这些幸运愿意去接受一个性格这样不可爱的我,慢慢去把我变成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我也想把我心里全部的爱给你们,去保护好你们。希望所有原生家庭不是很好的孩子都能有走进阳光的能力与结果。
推荐阅读
- 怎样看待朋友圈转发的“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
- 当别人问起你的父母时,作为单亲家庭,怎么样回答好呢
- 我是个农村的女孩子,在市里读书,家里比较穷?
- 我现在在北京月薪六千,马上媳妇孩子要来北京,还欠了八万的信用卡,出路在哪
- 北漂一枚,孩子现在小学1年级。手里有200万。是先买北京的房子,还是先紧着孩?
- 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会变得更有耐心吗
- 孩子不争气,家长是啥心情?
- 怎样让父母接受单亲家庭的男朋友
- 我一直觉得家庭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很大,有没有单亲家庭的孩子考上985或211的,请讲一下经历或感触。
- 怎样看待: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