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大众·海报新闻:理上网来丨从科教大省到科教强省,这一步该如何跨?

山东“重点工作攻坚年”确定九大攻坚任务 , 科教改革攻坚位列其中 。
大众日报理论版3月31日推出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文章《科教改革攻坚 , 加快由大到强转变》 , 认为科教攻坚是推动山东从传统科教大省向现代科教强省转变的重要一招 , 而高校是科教攻坚的重要主体 , 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 以实际行动助力山东科教由大到强转变 。
壹丨站在世界看山东 , 以国际视野延揽一流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 。 科教强省建设要实现大突破 , 首先要汇聚高层次人才 , 打造一流人才集群支撑 。
做强人才增量 。 高校应充分发挥招才引智的“桥头堡”作用 , 放大人才招引坐标 , 站在世界看山东 , 以国际视野延揽一流人才 。 树立新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 , 坚持“五聚焦一提高”原则 , 聚焦“双一流”建设 , 聚焦特色优势学科发展 , 聚焦高层次团队打造 , 聚焦新兴领域发展需求 , 聚焦科技攻关需要 , 提高招才引才的学术水准和科技创新能力标准 。
激活人才存量 。 深刻把握和遵循各类人才成长规律 , 依照学科分类、岗位分类、岗位分级和职业发展分阶段四个维度 , 打通人才存量和增量的评价评聘通道 , 实现“儿子”与“女婿”的人才政策相适 。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 加快去“行政化” , 淡化“官本位” , 浓化“学术味” , 优化用才育才政策环境 。 实施职称评聘、分类考核、绩效分配、荣誉体系综合改革 , 形成考聘奖一体、“能上能下”的用才机制 。
创新人才培养 。 高校应结合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要求 ,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 布局优势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 , 推动形成一流专业集群 。 同时 , 聚焦新兴、交叉产业领域发展需求 , 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校深化合作 , 联合培养能够创造特殊价值、高附加值、高回报的科研、产业、创新创业类专业本硕博人才 , 源源不断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
贰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创新是第一动力 。 高校汇聚大批院士、千人、长江等领军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团队 , 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 高校应重点从做强科研平台、加强科技攻关两个方面 , 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 , 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
汇聚优势资源 , 做强科技创新平台 。 从高校自身来讲 , 应充分用好一流人才优势资源 , 推进一流科研平台建设 。 特别是对照山东“八大战略”发展布局 , 做大做强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 , 为科技创新驱动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当前 , 在很多“卡脖子”的关键产业 , 谁率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谁就能掌握科技主动权 , 就能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 高校应积极整合科技创新力量 , 健全完善科研创新、科技攻关为一体的协同机制 。 优化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分配等科研激励机制 , 激发科研人员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动力和新活力 , 激励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攻主业 , 把论文写在企业车间里 , 写在产业发展中 , 写在齐鲁大地上 。
叁丨深化校地合作 , 推动科研成果在“家门口”转化
科技研发的最终目的是转化应用 , 只有科教产深度融合 ,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 才能发挥科技引领的最大效应 。 高校应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导向 , 着力构建以高校和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的科教产融合转化体系 ,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 , 推动产教融合、校地融合 , 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 。
加大校企合作 , 深化产教融合 。 高校和企业可采取合作办学、共组研发团队、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 , 实现人才与企业的互为补充、相互撬动 。 高校要勇于改革创新 , 紧紧围绕新工科、新医科等“四新”学科建设要求 ,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 , 以股份制等方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 合办新专业、二级学院 , 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术型优秀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