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误诊率高达80%的双相障碍如何及早发现?京东健康邀三位专家支招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 。 作为一种自杀风险最高的疾病 , 双相障碍症常常被误诊和忽视 , 许多青少年和儿童更因为未能及早发现与治疗 , 让双相障碍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 在疫情期间 , 受特殊环境的影响 , 双相障碍患者的病情不仅多有加重 , 并且其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中 。
双相障碍症究竟有哪些表现?多动症、情绪低落等与双相障碍该如何区分?双相障碍究竟能否治愈?家人和朋友应当如何关注和帮助双相障碍患者?……为此 , 京东健康在“世界双相障碍日”特别邀请了深圳康宁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铁榜教授、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俊教授做客名医直播 , 为广大患者及观众解读双相障碍的辨别、诊断、防治等事项 。
「障碍」误诊率高达80%的双相障碍如何及早发现?京东健康邀三位专家支招
图片

近半数想自杀80%被误诊 双相障碍需引起重视
双相障碍又被称为躁郁症 , 是一种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的心理疾病 , 也是自杀风险最高的疾病 。 统计数据显示 , 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想法 , 11%~19%的患者自杀死亡 。 然而 , 双相障碍也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 在现实中有80%的双相障碍患者会被误诊或漏诊 , 69%的患者首诊时难以确诊 。
陈俊教授表示 , 双相障碍之所以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 是因为它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共同作用的疾病 。 15~24岁是双相障碍的发病高峰 , 但大多数患者要到5~10年后才能被发现 , 这正是大多数人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阶段 , 因此双相障碍往往会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 这反过来又会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 ,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再加上社会大众甚至是患者的家属对这一疾病不够了解 , 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
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 , 疫情对双相障碍患者带来了更多不利的影响 。 刘铁榜院长表示 , 疫情期间各地采取的隔离措施限制了双相障碍患者正常的社会交往 , 交往行为的缺乏会加剧患者抑郁或者躁狂的心理 , 甚至许多有潜在症状的患者也会转化成为真正的双相障碍患者 。 除此之外 , 当下媒体的报道多集中在疫情相关的信息上 , 这些信息很容易引发双相障碍患者的负面情绪 , 对疾病的治疗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 因此 , 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 , 全社会必须对双相障碍予以更多重视 。
「障碍」误诊率高达80%的双相障碍如何及早发现?京东健康邀三位专家支招
图片

早发现早治疗 青少年时期成双相障碍诊疗关键
在双相障碍的防治中 , 医学界主要将目光放在了成人群体上 。 但作为国内儿科精神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 , 郑毅教授指出对青少年以及儿童的双相障碍问题也需要加以关注 。 郑毅教授表示 , 15-24岁是双相障碍的患病高峰 , 但双相障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 并且成年人的性格、思维中也都有着深刻的童年烙印 , 因此许多患者的致病因素往往源于儿童时期的问题 。 如果能够在儿童时期早发现、早治疗 ,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双相障碍症的出现 。
在现实中 , 儿童的双相障碍诊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大的问题 。 由于青少年和儿童大都不会呈现双相障碍症明显的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消沉) , 往往很难被诊断 。 郑教授认为 , 这一方面源于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性格变化快 , 很容易出现情绪躁动、行为异常等问题 ,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青少年阶段的正常变化而忽视;另一方面 , 儿童及青少年的许多躁狂表现会被误诊为躁动症、多动症等疾病 , 从而耽误治疗 。
对于如何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情绪变动还是双相障碍 , 郑教授在直播中指出 , 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判断标准是看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否影响了他正常的生活、学习 。 如果孩子情绪、性格等有所变化 , 但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与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并未受到影响 , 那么这是正常的变化 , 反之就需要去相关医院进行问诊 。 总之 , 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