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毛主席为何选小混混当接班人?内幕令人惊诧( 二 )




《南风窗》:您事先对这种风险有没有预感?

朱永嘉:我只知道风险很大 , 至于结果到底怎么样 , 我说不上来 。 我就是担忧 , 不知道他们(张、姚)自己的命运将来怎么样 。 上面的情况是说变就变的 。 你不要以为张春桥在北京地位那么高 , 实际上他在那里是非常孤立的 , 他能指挥的就是我们这支队伍 。 我心里不是完全没有数 。 『永嘉』毛主席为何选小混混当接班人?内幕令人惊诧
文章图片

【『永嘉』毛主席为何选小混混当接班人?内幕令人惊诧】当年上海市革命大批判写作组成员合影
参加写作组

《南风窗》:当年是怎么加入写作组的?又是怎么成为总负责人的?

朱永嘉:苏联一个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来就是以长城为界 , 长城以外就不是中国领土 , 上面希望我们写篇文章 , 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不是长城为界的问题 。 这是历史文章 , 就找到我了 , 我过去写过一点文章 , 又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老师 。

刚进写作组的时候 , 写了文章就准备回家 , 回学校的 , 根本没有想到人家会把我们留下来不放 。 文章完成后 , 走不了了 , 事情一个接一个来 。 还要我们去组织文章 。

那时候写作班下面有文学组、哲学组、经济组、历史组 。 文学组组长是姚文元 , 历史组是金冲及 , 我是历史组的副组长 。 金后来和石西民去了北京 , 我就顶替他 。

1968年 , 毛泽东叫姚文元去夺陈伯达的权 , 去管《红旗》 。 姚文元又没有人 , 开始想把我们调到北京去 , 写了3个人的名字 , 我一个 , 王知常一个 , 还有一个是肖木 , 报到毛泽东那里 , 他也圈了 。 但把我们调到北京 , 上海就没人了 , 这样我们就专门在上海为他们组织稿件 。

他需要的题材我可以在上海找 , 名称就叫《红旗》组稿小组 , 属于中央管的 , 工作就是配合中央斗批改 , 抓典型 , 我们在上海搞一些调查研究和大批判 。 我们这个组以后就有个排位次序 , 3个人 , 朱、王、肖 , 我排第一位 。

《南风窗》:上海市委写作组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朱永嘉:《红旗》组稿小组做起来以后 , 1970年市委正式成立写作组 , 我就成了组长了 。 我本来想过把写作组编入社科院的 , 张、姚不赞成 。 这是他们一手抓起来的 , 他们抓这个摊子比较得心应手 , 要做的事情我们尽努力去做 , 跟市里别的机关比 , 办事效率高 , 反应快 。 对他们来讲 , 运用上比较自如 。

《南风窗》:你们这个班子对张春桥、姚文元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永嘉:有我们这个班子 , 至少工作方便 , 要了解上海各方面的情况 , 要掌握班子内部的情况 , 这跟他有一个秘书不一样 。 想做什么事情、搞什么调查研究 , 要写文章搞舆论也方便了 。 但是他也没有用我们这个班子搞关系网 , 因为上海他基本上都掌握了 。 如果我们这个班子在北京的话 , 还要担负另外的任务 , 就是做公关 , 不跟方方面面联系 , 你想站住脚跟 , 是不可能的 。

对姚文元来讲 , 他在上海也是有了一个工作班子 , 毛泽东布置什么任务 , 他马上下达到我们这里 , 就能够比较快地完成 , 如果有什么重点宣传任务和重点调研任务要我们做 , 我们也可以竭尽全力配合 。

《南风窗》:张春桥、姚文元搞写作组是一把好手 , 你们对于他们政治资本上的积累 , 起到多大的推力?

朱永嘉:实际上是毛泽东把他们推到政治前台的 , 但也需要有人来做实际工作 。 我们是他们下面的基石 , 是具体帮他们做事情的 。 他们只会掌握大局 , 当当演员 。 我们是幕后工作者 。 没有我们 , 他们也演不好这场戏 。

张春桥、姚文元1967年1月4日到上海之前 , 打电话跟我们说 , 他们到上海来 , 以写作组作为工作班底行不行?到上海 , 他所有对外联系就是在这个写作组里面进行 , 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 , 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 最初几天都在写作组里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