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该怎么回答直播带货、内容社区的问题?,陌陌( 二 )


我们想知道的是 , 有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性?
目前在陌陌的1380万付费用户中 , 探探的付费用户大约在450万 。 而且陌陌已经将探/p>
陌陌用女主播提升了用户留在平台的时间和APRU , 目的很明显——弱化平台工具性 , 让平台可以生产内容 , 探探承担更多的社交功能 , 各司其职 。
看脸固然正常 , 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口干舌燥 , 美貌毕竟是一种稀缺资源 , 追逐美貌是全面小康 , 大多数成熟单身男女期望小安稳的精神需求只是初级阶段 , 所以人都知道只看脸不会长久 。
人们对容貌的渴求 , 背后是对于性资源的渴求 , 但是这并不是社交生活的全部 , 所以陌陌在逐步拓宽社交的精神空间 。
2019年陌陌旗下公司推出瞧瞧 , 今年1月10日又推出短视频社交APP对眼 , 这是一款通过生产短视频进行陌生人社交的工具 。 看到这种APP矩阵玩法 , 难免让人怀疑陌陌是不是字节跳动上身 。
不过这些APP的特性 , 代表了陌陌探索的方向 , 将内容生产和社交活动捆绑起来 , 让躁动的男性用户除了“约一下” , 还可以对自身生活的真实面有所展示 , 或者试着欣赏女性用户脸蛋之外的东西——不论外界如何浮躁 , 真诚是可以打动人的 。
而躁动的荷尔蒙 , 留给探探其实挺好 , 而且在这种模式下 , 探探已经处于头部 。
三、陌陌能否变成一个有内容输出的社区
陌陌面对的新问题不是陌陌是什么 , 而是陌陌可以是什么 。
陌陌营造社区感的欲望很强 , 2015年 , 陌陌请贾樟柯拍摄了一部广告片 , 主要内容是三个年轻人通过陌陌找到同好的故事 。
唐岩很早就提到过“内容消费和社交是一个互补的东西” 。
所谓的社区感 , 最重要的是留存和输出 。
留存是用户在平台上的时间 , 表现在统计指标上就是DAU 。
而输出 , 则是在社区留存的基础上 , 形成的社区亚文化 , 向整个社会文化圈进行的输出 。
典型代表是 , 快手“精神小伙” , 抖音的“我可以” , 哔哩哔哩的“奥利给” , 在平台内部增加凝集 , 在平台之外的大互联网文化圈还有辐射 。
而在陌陌上目前还没有看到 。
直播打赏归根结底是一种冲动消费 , 类似于大叔深夜冲动地打开陌陌 , 冲动之后就是后悔 , 就像刀郎唱的 , “这就是对冲动 , 最好的惩罚”——冲了会员依然勾搭不成用户愤而卸载 。
「i黑马」该怎么回答直播带货、内容社区的问题?,陌陌
文章图片
陌陌一系列广告 , 打造更广泛的生人社交关系是主要方向
内容输出的前提是有大量的KOL在场 , 而KOL和MCN与社交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 , 我们不可能把主播和观众的弹幕互动看作社交活动 。
同理 , 用户附近的某位“大飒蜜”每天发布的视频和内容在“社交价值展示”和“内容输出”之间只能是二选一的题目 。
陌生人社交——具有强目的性 , 不能杀时间是主要的短板 , 所以陌陌需要直播、群组、兴趣圈子这些新的平台空间将用户留住 。
留住之后再谈社交 , 陌陌想塑造的是社会信任 。
根据中国社会信任度调查显示 , 中国人际信任存在差序格局 。 在对亲人、朋友、邻居、陌生人这四类常见的人际交往人群进行信任评估时 , 公众对“亲人”的信任程度最高 , 对“陌生人”最低 。
另外 , 国人对教师、医生、警察有天然的高信任度 , 对教师的信任率达到85% 。 基于共同兴趣的“同好”交往 , 也很容易打破社交壁垒 。
如果我们将内容产出——社交活动 , 陌生——熟人作为两个关键维度的话 。 可以发现在社交端陌陌和微信是两个极端 。
如下图所示 , 在内容产出和社交活动两个维度上 , 陌陌、微信与其他内容社交媒体又属于两个极端 , 陌陌的直播和微信的公众号/朋友圈 , 将两个产品从最社交的产品往内容产出端稍稍拉近 。


推荐阅读